厌次
山东省下辖市
《晋书·地理志》乐陵国条中有:厌次、阳信、漯沃、新乐、乐陵五县。
地区简介
陵县,古称厌次,平原等。
地处鲁西北平原,隶属德州市,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陵县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五大行业近千家企业。
产品达580多种,有50种产品走出国门,58种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
其中,信达集团生产的大红染料占全国产量的60%,出口12个国家,被誉为“中国红”
2013年至今,厌次县(陵县)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
总人口729537人,各乡镇人口: 安德街道120728、临齐街道 150728 郑家寨镇 42327 麋镇 46504 宋家镇 37649 徽王庄镇 38487 神头镇 50290 滋镇 34395 前孙镇 28788 边临镇 27236 义渡口镇 32211 丁庄镇 21101 于集乡 1982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陵县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无线寻呼为人们提供了便利通讯。
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在县内穿过。电力充足,能源丰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陵县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
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陵县文博苑内。
唐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连绵如山。
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
厌次,古地名,位置位于今山东德州陵县。
陵县,古称厌次,平原等。地处鲁西北平原,隶属德州市,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陵县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五大行业近千家企业,产品达580多种,有50种产品走出国门,58种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
其中,信达集团生产的大红染料占全国产量的60%,出口12个国家,被誉为“中国红”。
陵县历史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
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陵县文博苑内。
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连绵如山。
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
历史演变
神头镇历史悠久,名称屡经变易。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在神头置厌次区,属齐郡平原地。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废厌次区改为富平侯国,洽在神头。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废定安公国,再置厌次区。
建国初期,全区共设11个区,神头为第八区驻地。共辖109个村,1958年设神头人民公社,共辖61个行政村,1984年改称神头乡,原行政区域,1991年元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神头镇。
2000年6月原邓集乡与原神头镇合并为神头镇,所辖98个行政村。
历史事件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陵城区)人,汉武帝征召入朝,上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切中时弊,然因生性诙谐,故被汉武帝看做俳优,不受重视,“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譹讹。
虽然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没有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但在后世则受到多方重视,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印迹。
地区现状
2013年至今,厌次县(陵县)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
总人口729537人,各乡镇人口: 安德街道120728、临齐街道 150728 郑家寨镇 42327 麋镇 46504 宋家镇 37649 徽王庄镇 38487 神头镇 50290 滋镇 34395 前孙镇 28788 边临镇 27236 义渡口镇 32211 丁庄镇 21101 于集乡 1982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参考资料
阳信县城的沧桑传奇.滨州传媒网.2012-06-2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8 09:32
目录
概述
地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