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球建造于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高102米,总重2200吨,由9个直径18米的空心金属球体组成,它表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原子结构。
“原子球”为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而建,由9个巨大的镀铝金属圆球组成一个结构塔,每个圆球象征一个原子,圆球与连接圆球的粗大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一科幻性设计表示一个放大1650亿倍的铁晶胞。起先的设计理念只是为了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现今,它渐渐成了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最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这次周年纪念,比利时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燃放焰火,举办音乐会,开办博览会,特别放映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经典影片,其中有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
迷魂记》和
让·吕克·戈达尔的《
精疲力尽》 。
而1958年的世博会曾一票难求,精美建筑更是打动了无数参观者的心,6个多月的时间吸引游人4200万,包括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和法国将军
戴高乐,以及影星
索菲亚·罗兰、简·曼斯菲尔德和
奥黛丽·赫本。到本世纪末,“原子球”的风采陷入低潮,2000年游客数量已降至12万。2006年,经过造价4300万美元的两年整修后,“原子球”焕然一新,再现迷人风采,引得世人关注,接下来的18个月里吸引游客100万。
现今,“原子球”包含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处永久展出,多处现代艺术展,和最高球(335英尺高)内的精美餐馆。“原子球”和奥斯坦德牡蛎和梅赫伦杜鹃等当地知名美味佳肴总是令游人流连忘返。
昂·瓦特凯恩在设计这座建筑时,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地根据一个铁分子是由9个铁原子组成的这一原理,专门设计了9个圆球。在这里每个圆球都象征着一个铁原子,圆球与圆球之间又严格按照铁晶体的体心立方结构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铁晶胞。据导游介绍,昂·瓦特凯恩当时之所以会设计出这样一个新奇的方案,据说主要是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寓意当时的欧洲刚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创作者选择用庞大的建筑来展示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目的既表达了人们对发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种展望,同时也象征了人类进入了科学、和平、发展和进步的新时代;另一个意思据说是当时的欧共体共有9个会员国,比利时又刚好有9个省,这样原子球塔的整个造型正好成为比利时和
欧共体的象征。
为比利时1958年在此地的展览中心举办的布鲁塞尔博览会所设计的标志建筑。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一巨大的建筑表达微小的原子概念,并显示人类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构思来源于晶体结构图,九个巨大的金属圆球由粗大的钢管连接构成一正方体图案。正方体的大小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八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八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中心。圆球直径18米,连接各个球间的钢管每根长26米,直径3米。总重2200 吨,高102米。可乘电梯到达离地100米高的顶端圆球观赏布鲁塞尔的风景。其他圆球中为各种主题的科技展览厅。分别陈列有太阳能、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术、天文等方面的展品,以及有关比利时气象事业的发展史、卫星气象、
气象雷达、气象通讯方面的图表。
原子球是由 9 个直径 18 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空心钢管连接,钢管每根长 26 米、直径 3 米。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 1650 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8 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 8 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中心。9 个圆球加上钢架结构总重量为 2200 吨,最高一个球顶离地面 102 米。每个球表面都是用 5800 块三角弧形铝片焊接而成。在阳光照耀下,这座气势雄伟的建筑银光闪烁,更显得新颖别致,堪称标新立异的科学艺术品。每当夜幕降临,每个圆球外面的 9 圈灯泡交替追逐发光,奇妙的灯光点缀着布鲁塞尔的夜景。原子球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了。
原子球不仅是旅游中心,同时也是科普场所。从地面圆形接待大厅可乘升降式电梯直达最高的顶球。顶球专供游客观赏风景,四周为一圈固定的钢化
有机玻璃窗,并设有多架望远镜。在顶球远眺,整个布鲁塞尔市历历在目,远近建筑一览无余。在顶球内还设有可供 140 人就餐的餐厅和小商亭,游客在这里既可观景还能品尝美食佳酿。从顶球下来,沿球间斜行的金属管道可依次下到其它各球。下面这些球体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
太阳能、
原子能、
航天技术、
天文方面的展品,还有比利时气象事业发展史方面的图表。参观原子球,游客可同时获得有关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以及比利时最新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这座建筑也是一个原子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