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艺术(Art Brut)一词由画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于1945年提出,用来指代出现在艺术界的传统之外的一系列艺术形式。
概念简述
尽管无论是从主题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杜布菲特自己的艺术都试图模仿不受社会限制的自由感觉——就像他所欣赏和收藏的作品一样——但他在艺术界的地位使他远非一个界外艺术家。在许多方面,这场运动的目标和参与其中的作品的性质并不统一。不过,他对相关作品的收集确实有助于让人们注意到那些对自我标榜或自我推销不感兴趣的人的艺术作品。
历史溯源
在18岁于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短暂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杜布菲对美术的学术传统感到沮丧。 他放弃了绘画训练,决定追求更“真实”的艺术语言。 他被自学成才的艺术家的作品所吸引,认为这些作品“比任何官方界定的无聊艺术都更有活力和热情”。1923年服兵役期间,杜布菲偶然发现了通灵者克莱门汀·里波切(Clémentine Ripoche)的速写本,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促使他进一步研究未经训练的艺术家的作品。之后,杜布菲深入研读了德国精神病学家、美术史学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的著作《精神病人的绘画》,这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45年,正在寻找创作可能性的杜布菲应瑞士洛桑市之邀,到那里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个精神病医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杜布菲带着两个装满艺术品的手提箱和满脑子的想法回到巴黎,并提出了原生艺术的概念。杜布菲定下一个目标:撰写十六本短刊并附上相关作品,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些艺术家的关注。他充满热情地投入到了搜集和研究的工作中去,并与欧洲各国的相关机构和人群建立了联系。
杜布菲收集了大量原生艺术作品,并在1848年成立了原生艺术协会。杜布菲于1952年解散了该协会,理由是“五人协助我做研究……成员们什么也不做……他们是幽灵而这也是一所幽灵机构”。
相关艺术家及作品
影响与评价
杜布菲曾将原生艺术定义为不基于既定传统或技巧的艺术。这种艺术不遵循任何风格,不跟随任何潮流,不是为了取得经济上的收益,甚至其制作不是出于“艺术”的目的。很多原生艺术作品都是在艺术家死后才被发现的。然而,当代的艺术市场掀起了收藏原生艺术的热潮。收藏家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大多数当代艺术作品所缺乏的真实性和精神性。纽约和巴黎每年都会举行“界外者艺术集会”(Outsider Art Fairs),一些画廊也代理界外艺术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