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所有
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
裂隙,它的专门术语叫
节理。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一般是
地壳运动引起,但节理的成因则具多样性。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节理,即所谓原生节理。一般由岩浆冷却并收缩而引起。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如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
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岩浆侵入
围岩,随着岩浆的冷却常形成有规律性的节理。它们主要分布于岩浆侵入体的顶部和边缘部分。其形成主要与岩浆的冷却和收缩有关。岩浆体冷却收缩是从上而下,从外及内,从边缘到中心缓慢进行的,因此在岩体内容易形成平行于
接触面的节理;同时当岩体外部冷凝后,而内部仍在流动,这流动部分和冷凝部分之间也容易发生裂隙。火成岩体中常见的节理有:
又称Q节理,指节理面与岩体中
流线构造(原生线状流动构造)相垂直的节理。这可能因岩浆冷凝不均,垂直流线方向产生张力所致。节理面较粗糙,产状较陡直。其中常被岩浆填充,形成互相平行的岩墙或岩脉。
又称L节理,指节理面平行于流面的节理,常发育于岩体顶部或与围岩接触的平缓部位。这可能因岩浆自上而下冷却依次逐渐收缩所致。 上述三种节理常把侵入体分割成大小方块,促进岩石的风化。
花岗岩地貌中因此常发育
球状风化。
指节理走向与
流线、
流面斜交的节理,常两组共生形成“X”形。节理面光滑,有时可见
擦痕和光滑镜面。这种节理属于构造节理,是在上述节理形成后,岩体受压因剪切作用所致。
一般认为在玄武岩熔岩流或其他浅成岩体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其成因,一般认为,假设在均一基性的熔岩中有均匀分布的冷却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然后各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在自然界,由于熔岩物质的不均一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节理不一定都是六方柱状,也可能呈五角柱状七角柱状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