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六经病之一。从证候分析,属于六经病
阴阳胜复、
寒热错杂的证情。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厥阴病发厥者,当辨析其寒热以决定治法。厥阴病之厥,由阴阳气不相承接所致。如热邪传入厥阴,症见烦满消渴,
舌卷囊缩,谵语便秘,手足乍温乍凉,脉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之。
病名。
六经病之一。证候描述详见《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从证候分析,属于
六经病阴阳胜复、
寒热错杂(多为
上热下寒)的证情。《伤寒指掌》指出:“此皆厥阴自病之热证,并非伤寒传经之热邪。盖厥阴内藏相火,其消渴,火
盛水亏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肝火乘心也;饥不欲食,食即
吐蚘,风木克土,胃中空虚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贼,不禁再利也。”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厥阴病发厥者,当辨析其寒热以决定治法。见《
伤寒贯珠集》:“伤寒脉微而厥,寒邪中于阴也。”属阳虚
寒厥,症见厥逆、恶寒、下利、脉微,治宜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等方以
回阳救逆。血虚寒厥,症见
手足逆冷,脉细欲绝,则宜养血散寒为大法,用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方。从厥阴病的寒热胜复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张仲景曰:“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微,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阴病之厥,由阴阳气不相承接所致。故吴仪洛谓:“邪传厥阴,其热深矣。热深多发厥,证皆属阳,因阳与阴不相承接,故致厥也。厥阴后发热,阳邪出表则易愈,厥多热少则病进,热多厥少则病退”(《伤寒分经》卷四)。如热邪传入厥阴,症见烦满消渴,舌卷囊缩,谵语便秘,手足乍温乍凉,脉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之(见《伤寒括要》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