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朝宗宫
南明永历十六年的建筑
朝宗宫坐落于美丽的鹭江之滨,肇祀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主奉“天上圣母”。此地古称“玉沙坡”,清康乾百年间,朝廷指定唯一通往台湾的渡口即设置于朝宗宫前驳岸,因此朝宗宫的“妈祖”成为赴台的官员、商贾、民众的精神慰藉。
悠久历史
朝宗宫坐落于美丽的鹭江之滨,肇祀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主奉“天上圣母”。此地古称“玉沙坡”,清康乾百年间,朝廷指定唯一通往台湾的渡口即设置于朝宗宫前驳岸,因此朝宗宫的“妈祖”成为赴台的官员、商贾、民众的精神慰藉。
乾隆五十二年(1787)初冬,陕甘总督福康安及闽浙总督李侍尧上奏:唯厦港朝宗宫最为灵应,请旨御书匾联······
翌年春,御书匾额“恬澜贻贶”、珐琅五供八宝、漆挑珠幡、御用藏香等皇室供品,经多地辗转送达朝宗宫张挂、供奉。
道光廿九年(1849)厦门海关总办陈世荣捐俸重修。民国二年(1912)厦港电厂兴建,占用朝宗宫所在地。经协商,在靠海一隅新建“朝宗宫”,将相邻的风神庙、龙神庙以及斗姆楼众神像迎请入朝宗宫一并供奉。也因此朝宗宫内悬挂两方乾隆皇帝御赐匾额(乾隆二年御赐风神庙“惠应波恬”匾)。
民国廿九年再次重修,惜于厦门解放前夜(1949.10.16),厦港电厂遭受炸毁,殃及朝宗宫后殿。十年后,遭受特大台风袭击而坍塌。所幸妈祖神像移至民宅,延续朝宗宫香火。
重建庙宇
进入新世纪,有识之士重建、恢复朝宗宫。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先生惠赐“朝宗宫”墨宝,为朝宗宫增辉添彩。
朝宗宫现供奉三尊妈祖神像:“祖妈”为朝宗宫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妈祖神像,高13公分,为历代相传,上世纪五十年代殿宇坍塌后,幸得前主持庄楼母女保护,延续朝宗宫香火;“出巡妈”高44公分,为复建朝宗宫时所雕,在“海巡”或“巡安”中方请出神龛。2013年由住持林招治道长迎请赴台恭与“世界妈祖会北港”盛会;“谒祖妈”,亦为朝宗宫复建时雕塑,软身,坐姿,高138公分,端坐于朝宗宫正殿神龛中,仅朝宗宫赴祖庙谒祖时方迎出朝宗宫。其容慈眉善目、母仪天下,栩栩如生,今人陈明光先生赞诗曰:复活默娘还,圣庙开颜·······
最后,祈愿妈祖灵光普照,普佑万民,中华儿女共圆复兴美梦!
‌玉沙坡接官亭石牌坊
百年间海峡两岸唯一渡口
由于从1685——1784年的百年间,厦门——台南是海峡两岸的唯一对渡口,所以玉沙坡建了接官亭及石牌坊。所谓“接官亭”,在当时有两个用途,一是“接圣旨”之所,赍送官捧着圣旨交给展读官,展读官跪受后大声宣读,众官员跪听,并行三跪九叩之礼(有条件时,到另一座较大的堂屋宣旨);二是往来文武官僚迎送酬接之所,一般其旁就有招待所之类的“公馆”设施。清代官员横渡台湾海峡时,在这里正式出境,从玉沙坡登船前,必须先往朝宗宫、风神庙拈香谒拜,祈求妈祖、风神爷庇佑一帆风顺抵达台湾。官员们由台返厦时,也有相应的礼仪。可见,当年玉沙坡不仅有渔业活动、商业活动、海防活动,还有重要的宗教活动和政务活动。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厦门海防同知蒋元枢就在玉沙坡接官亭前,建了题刻着“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字样的石牌坊,盛赞这里的海上交通和繁荣局面。清乾隆年间,闽浙总督李侍尧在给皇帝的奏折中,也称“商船出入俱由此港”。清代大臣、文学家梁章钜(1775——1849)在其著作《退庵随笔》中记载:乾隆年间,厦门“洋船丛集,商贾启阗,仙山楼阁,甲于南天”。
蒋元枢(1738-1781),江苏常熟人,1772年任厦门海防同知,1775年任台湾府知府,1776年任“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是台湾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当时台湾府城在台南,大陆与台湾对渡,就在厦门玉沙坡与台南鹿耳门之间进行;文武官员赴台后返程时也一样,台南也有风神庙、接官亭。所以,1777年蒋元枢在台南接官亭处也建了石牌坊和“公馆”。估计,这些建筑,是按照规格从厦门玉沙坡“克隆”过去的,同样建在风神庙前广场。石牌坊高8.19米,宽6.66米,为三间四柱二楼式,用花岗岩和青斗石建造,并按照蒋元枢自己设计的图稿在泉州制作,再运往台南拼装而成。据说,台南接官亭石牌坊,是台湾各石牌坊中最为壮丽雄伟的,各种雕塑作品都很精美。石牌坊上有蒋元枢亲笔撰书的对联和横额。南向横额是“鲲维永奠”,意即庞大的计划永远奠定了,对联是:
叠嶂重洋巩内外千年锁钥,
揆文奋武壮东南半壁金汤。
北向横额是“鳌柱擎天”,对联是:
万年圣烈奠南天牛女缠分舜野,
一路福星迎北极风云会际尧衢。
这些词联充分展示了当年海峡交通要冲、官场迎送、石牌坊雄踞港口的气势和作者的抱负。横额下面,影镌4幅官吏送迎图石刻。蒋元枢在台湾任上,亲自设计、修建了一大批经典建筑,不少被列为重要文物古迹;他还写了《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一书,其中就有《重修风神庙并建官厅、码头、石坊图说》等篇章。因此,他被誉为“清代美学建筑大师”。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6月,蒋元枢任期满,从台湾回江苏常熟老家。他在台南走过自己兴建的接官亭,登上驳船,出河道换乘海船,在渡海中险象环生,最后还是安抵厦门玉沙坡,再到这里的接官亭,祭拜朝宗宫、风神庙,就回老家去了。
重建玉沙坡接官亭石牌坊碑文
1685——1784年的百年间,厦门玉沙坡——台南鹿耳门是海峡两岸的唯一对渡口,两地都建了接官亭和石牌坊。清代官员从厦门横渡台湾海峡时,在玉沙坡登船前,必须先往朝宗宫、风神庙拈香谒拜,祈求妈祖、风神爷庇佑。官员们由台返厦时,也有相应的礼仪。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厦门海防同知蒋元枢在玉沙坡接官亭前,建了题刻着“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字样的石牌坊。1777年蒋元枢任“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在台南接官亭处也建了石牌坊,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玉沙坡接官亭石牌坊重新修建,再现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让“两岸一家亲”的情谊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彭一万撰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2 04:36
目录
概述
悠久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