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
中国福建省公办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XMUT”),简称厦门理工,由福建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首任轮值主席院校,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鹭江职业大学时期
厦门理工学院的前身为鹭江职业大学,该校创办于1981年10月,并实行全日制走读、费用自付、不包分配的新型办学体制。鹭江职业大学是一所以“面向特区、服务特区”为宗旨,实现特区人才专供的本土学校。其优势为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以及市场需要,随行就市。比如特区初创阶段急需外贸、建工、外语、海关等人才,学校第一年就开设机械、工民建、外贸、计划统计、英语、日语6个专业。
厦门理工学院时期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
2005年学校举办专业设置高峰咨询会,新增设的19个专业请市场来拍板。近年来,紧密对接厦门市“双千亿”工程和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布局发展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等8个学科专业群。
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09年10月,学校在中国大陆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亲产业大学”。2010年,入选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高校名单。
2011年,该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与2013年,厦门理工学院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与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
201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厦门理工学院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并于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
2022年,该校获批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并于同年5月首次试点,依据台湾科技院校四年制及专科学校二年制联合统一测试(简称“统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攻读本专科。2023年厦门理工学院成为福建省首家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部省协同试点高校。2024年4月,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工作已列入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中。
2023年成为福建省首家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部省协同试点高校。本年2月,厦门理工学院联合万嘉清水公司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6月,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3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其中,厦门理工学院等厦门地区高校增加45个专业。
2024年11月10日,研制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在厦门正式发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厦门理工学院设有19个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1个学科连续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高原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包括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6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5%,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近15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20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8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6门,省级113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6项。另外,学校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8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2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385项、省级616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4个应用入选国家级优秀教材。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已获各类学科竞赛奖项6900余项,国家级奖项超3360余项,学生获奖人次达万余。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2017-2021年、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连续四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近40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60多所国际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中外人才联合培养,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共建“金砖经济研究中心”“金砖新能源研究院”“工业物联网研究院”等多个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基地建设,成功入选为“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单位”“金砖示范单位”。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
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获批为“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新型智库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创新团队6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29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8项,学校科研到账经费达6亿,其中横向科研经费4.2亿,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7项,授权发明专利963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854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纸质图书215.11万册,当年新增29014.0册,生均纸质图书96.24册;拥有电子期刊37.70万册,学位论文1166.39万册,音视频25650.0小时。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92年12月,原名《鹭江大学学报》,曾用名《鹭江职业大学学报》,系厦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K,112页。该刊始终把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作为期刊进步的基点,组稿中注重基金项目和重大选题,积极探索学术前沿,敏锐捕捉学术热点,广泛传播科技信息,倾心推出精品成果,是海内外人士了解我校服务社会、学术发展的重要窗口。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结构为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有“厦门理工学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时间”1981”,内层利用中国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厦门理工“字样,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怀和理想。字体在古印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标志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蕴含着一种人文底蕴。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细长横向椭圆形证章。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中国红(色标CMYK值为0.100.100.10)长方形旗帜,旗面印有黄色的中英文(中文采用毛体字体,下同)校名全称,排列方式采用中轴对称排列。副旗:为理工红,造型采用竖向,下面带尖角,旗面中央印有白色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文全称及理工红白相间的校徽图案,旗面尺寸较小适合在桌面放置,作为出访专用交换礼品或作为专门场合使用的旗帜。
精神文化
厦门理工学院的校训为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出自《宋书·良吏传》:“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精工”出自《后汉书·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与时偕行”则出自《周易》:“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即“变通趋时”,寓有与“时”相配合而行动的积极意义。“明理精工”强调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时偕行”强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厦门理工学院的校歌为《厦门理工学院校歌》,由黄红武作词,杨慕作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吴志文、李毅立、郑家辉和何贵树登人都是厦门理工学院的校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吴志文是1984级校友,担任厦门烟草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李毅立是1983级校友,担任香港厦航假期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家辉是1981级校友,担任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副总经理。何贵树是2006级校友,他是相忘(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厦门一一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些校友的成功体现了厦门理工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实力。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省级重点学科.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处.
厦门理工学院“教学名师”一览.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09: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