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的小船》是2002年6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图书简介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980年,本书是他的又一力作。书中故事有去中国的小船、穷婶母的故事、纽约煤矿的悲剧、袋鼠通讯、下午最后的草坪、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等。
内容介绍
“我”丢失了楚楚可怜的中国女孩,从此只能每天坐在港口遥望地平线,苦等着去中国的小船;“我”身边的朋友接连死去,未死者也犹如封进了坍塌的纽约煤矿,静等着空气的枯竭。 但“我”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尽管“我”设想的穷婶母社会还远在1980年;“我”也没有忘记时不时跟生活开个玩笑,在
悉尼肮脏的“绿色大街”当一回滑稽侦探。
村上春树最早的短篇小说集。村上春树的深沉,村上春树的幽默,凝聚于此。
作品目录
去中国的小船
穷婶母的故事
纽约煤矿的悲剧
袋鼠通讯
下午最后的草坪
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
悉尼的绿色大街
村上春树年谱
点评鉴赏
1.
如今,村上春树59岁了,却依然能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拥簇,实在是一个奇迹。有人说他倡导的是一种虚无主义,也有人说他实际上是故弄玄虚——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亚洲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给无数人贡献了还算不错的精神食粮。
『去中国的小船』作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的处女作,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他对『中国人』的好感。译者林少华老师在新版书籍的序中认为,这篇小说其实是反映了日本对于中国的『愧疚』之情。
这个故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村上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中国老师,但可惜多年后的日本人『背叛』了这个老师;第二段,村上回忆了自己青年时期的一个中国女朋友,却因为复杂的原因狠狠地伤害了对方,而再也无可挽回;第三段,村上在街中偶遇一个记不起名字的高中同学——这个中国人已经成为一个百科事典推销员、且只卖给中国人,规规矩矩。
尽管序言中明确讲到这个故事的隐喻无关乎政治,但我还是从中嗅出了很多淡淡的历史的影子。
如今,2008年的日本人不再乘坐小船,而是乘坐飞机来到中国,参加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据说,很多日本人看到开幕式广场中央的『和』字,都显出了无比的激动。
所谓恩怨,皆是历史。
然而,很多事情,只有先记清楚,才有资格选择遗忘。
2.
最喜欢的一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合集。说实话,首先吸引我的地方还是书名——去中国的小船。
村上所著的小说书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隐喻性,与他内敛的性格颇为相似。全篇都已“如果你最喜爱的东西消失了之后,生活是否还将继续?”这种消失,并不代表死亡。昨天晚上还跟你十分亲密的同桌进食,同床共寝的伴侣,当你一觉醒来之后,还没分清是白天是黑夜,却发现空空如也。没有留一张便条,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就像夏日午后的一场阵雨,来得快去得快,没有留下一点踪迹。
这样的消失多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换句话说,这样比死亡更加痛苦。因为死亡可以当做是一个结果,而消失是音信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但是,不同的人对于“消失”的理解亦会产生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能拨开云雾见天日——把消失当做是一种生活的盼头。这没有准确的答案,村上当然也不会做何定义,一切的一切就像那艘去往中国的小船,可能一刻钟之后就会来,可能永远都不会来。
3.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最初的短篇集。常说处女作包含了一切,的确,这部短篇集描写了迄今为止村上文学世界的所有要素——《寻羊冒险记》之“物语”膨胀力,《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对于自我解离的恐惧,《电视人》之硬质,《奇鸟行状录》之徒劳感,《
斯普特尼克恋人》之空虚的永恒性……无所不有。有的堂堂正正、有的蹑手蹑脚地隐身于语言背后搭上这条小船。(小川洋子:《想翻开(去中国的小船)的时候》,载于《EUREKA》2000年3月临时增刊号)
【去中国的小船】
对方面孔没有印象,年龄与我相仿,身上一件藏青色轻便西服,配一条颜色谐调、规规整整的领带,一副精明能干的派头。不过,哪一样都给人以多少磨损了的感觉。倒不是说衣服旧了或人显得疲劳,单单磨损而已。脸也是那样的气氛,五官固然端正,但现出的表情却好像是为了逢场作戏而从哪里勉强搜集来的残片的组合,或排列在应付了事的宴会桌上的不配套的盘子。“当然喽,细节一个个想得起来,但看不清全貌。而意识到时,早已成了这个样子。”我们的街市。不知为什么,这景致弄得我甚为黯然神伤。城市生活者那如同举行某种年度仪式
般地陷入的、像日常熟悉的浑浊的咖啡果冻一般的精神幽暗再次笼罩了我。脏兮兮的楼宇,芸芸众生的群体,永不中顿的噪音,挤得寸步难移的车列,铺天盖地的广告牌,野心与失望与焦躁与亢奋——其中有无数选择无数可能,但同时又是零。我们拥有这一切,而又一切都不拥有。这就是城市。蓦地,我想起那个中国女孩的话:“这里终究不是我应在的场所。”
【穷婶母的故事】
自不待言,时间将平等地掀翻每一个人,一如御者将老马打倒在路旁。然而那打法又极端安静,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被打。
【纽约煤矿的悲剧】
我们剪了头发,每天早上刮净胡须。我们已不是诗人不是革命家不是摇滚乐手,已不再睡在电话亭里,不再在地铁车厢内吃一袋樱桃,不再凌晨四点用大音量听“大门”密纹唱片。应酬性地参加了人寿保险,开始在宾馆酒吧里喝酒,也开始拿好牙医给的收据接受医疗补贴。
毕竟年已二十八……
【下午最后的草坪】
她的肢体冰凉冰凉的,唯独下部温暖。“现在仍非常喜欢你。”她信上最后写道.“你温存亲切,是个十分好的人,不是说谎。但有时我觉得光这样似乎有点不够,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也不明白,而且这么说很是过分,或许等于什么也没解释。十九岁是非常讨厌的年龄,再过几年也许能解释好,但几年之后可能已没必要解释了。”
【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
久戴眼镜的人一旦失掉眼镜,看大部分女人都显得年轻。我合上书,用手指肚擦眼睛,之后想用右手中指往上推眼镜腿,这才发觉没戴眼镜。没戴眼镜这点就足以让人觉得失落。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靠几乎毫无意义的细小动作的累积才得以成立的。说来滑稽,佯装聚精会神同真正聚精会神同样累人。
作者介绍
村上春树(むらかみ はるき,Haruki Murakami),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 村上春树
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是在日本与中国台湾乃至韩国相当受欢迎的作家。在大陆,由林少华翻译的村上小说风靡一时。2001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简体中文版的
村上春树全集。在台湾,村上的作品大多由
赖明珠翻译、时报出版社出版。 村上春树也以自我训练跑长途马拉松、和喜欢爵士乐、古典音乐及美国作家
史考特·费兹杰罗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