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参(拼音:cān,shēn,cēn,sā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天上的参宿;也有说像人参的。本义为星名。在现代汉语中,参有三个读音。按《说文》读shēn,指参宿。读cān,有加入、考察、进见等义。读cēn,用于“参差”一词,常用于指长短、高低不整齐。参本来还有sān的读音,在古代表示“三”的特殊用法,唐宋以后是“三”的大写。“三”的特殊用法现代汉语已不存;表示大写由“叁”充当(“叁”本是“参”的异体)。在现代汉语中“参”已无sān的读音。
文字源流
“参”最早见于商代。商代金文作图1,西周金文或增加“彡”作图2、3。春秋金文或作图4,省去了“人”形。战国古玺文字作图6,下部讹变为从勿。小篆作图8或图9,可以看出与金文的渊源关系。后来的隶书和战国文字一样,将三颗星写成三角形,由此相沿袭发展为楷书。简化字“参”来源于草书,是草书楷化的字形。
有关“参”字本义的争议,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解为代表,这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说文》说:“曑,商星也。从晶㐱声”《玉篇·厽部》也说:“参,星名。”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解释说:“曑象曑宿三星在人头上,光芒下射之形。或省人,义同。”“或省人”是指较晚的金文、帛书的写法。关于“参”字的古文字形,《金文形义通解》的分析更为详细:“西周早期……字象宿三星在人头上,其〔图A〕形上接三星,下集人首,盖表人之视线也,以三星成组而为一体,故加此线以表同时视之也。其后,于人面前增彡形,彡即‘三’之微变,时‘参’多用如‘三’,增‘三’以标其音义,犹‘再’增‘二’以标其义也。……其音读当来自此形变之‘三’。”参宿有星七颗,即猎户座七星,其中有三颗星挨得很近,很亮。多数学者认为,古文字“参”上部的三颗星对应的就是参宿三星。
古文献中,“参”用作星宿名的例子很多。《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唐人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些“参”字都是指“参星”。
一种观点是认为“参”是篸的本字。赵平安先生认为,从字形看,“参”像人头上戴簪笄之形。后来于字的右下角加“彡”,是为了字形的匀称美观而增加羡画。其在《释参及相关诸字》一文中又说:“参的本义指簪笄,这个用法后来用“篸”来表示。……参与篸,如同其和箕、须和鬚、丞和拯、原和源,是本字和分化字的关系。”
还一种观点认为,“参”字应该是一个象形字,“参”的本义应该是指“人参”。上半部分像人参的地上部分,且还长着三个人参果,带有人参的明显特征。下半部分像人参的根茎、主根和侧根,十分形象。古文献中,“参”用作人参、党参的例子也不少。如,《急就篇》第四章:“远志、续断、参、土瓜。”颜师古注:“参谓人参、丹参、紫参、玄参、沙参、苦参也。”
后两种意见虽不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对考察“参”字的形义颇有启发。
“参”是个多音字,音多就意味着义项很多。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古人又为“参”字的不同义项造出了不同的文字形体来。所以,“参”字的异体字也是较多的。如,“参”用作星名、姓氏用字的时候可以与作“曑”。换句话说,“曑”只音shēn,只作星名和姓氏用字。“参”字的“曑”这一构形秉承了金文的字形,所以,许慎《说文解字》就以“曑”为字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参”的本义或许本该就是指“参宿”而言。另外,作为星名用字的“参”还可写作“𠻝”,应当是“曑”的省写。《说文》说:“𠻝,曑或省。”
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天文星象,古人都常常好附会以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人就将“参”“商”附会为兄弟二人的不和。“参”指西宫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运行(实际上是地球运转造成的),彼出此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唐人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即用此意。后来“参商”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固定搭配的词。商星又叫辰星,所以,“参商”也写作“参辰”。这一传说,最早的记载见《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阏伯、实沈兄弟二人不和,被帝高辛氏分别迁往商丘主祀辰星(心宿)、晋阳主祀参星。因为心宿在东方,参宿在西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阏伯、实沈二人亦不得相见。因此,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引申为阔别难逢者。
作为人参用字的“参”,古文中又或写作“葠”“蓡”“蔘”。这些异体字的构形都从艸(草),倒是与“人参”之义更为相合。如,《广雅·释草》说:“葠,地精人蔘也。”清人王念孙疏证:“各本俱作‘地精人葠也’。《御览》引《广雅》作‘葠,地精人蔘也。’”《集韵·侵韵》:“《说文》:‘人蓡,药艸,出上党。’或作葠,通作蔘、参。”
“参”又读cēn,用于“参差”一词。这一词语的义项虽然较多,但用得较多的是长短、高低不整齐,不一样。“参差”的“参”也有异体字,写作“篸”。《说文》说:“篸,差也。从竹,参声。”段玉裁改“差也”作“篸差也”。并注:“《(说文)木部》‘槮,木长貌’,引‘槮差荇菜’,盖物有长有短,则参差不齐,竹、木皆然。今人作‘参差’,古则从竹、从木也。”其实,“参差”是一个联绵词。联绵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但只有一个词素,不能拆开解释。“参差”或写作“篸差”“槮差”,只是这个联绵词的不同写法,与竹、木是没有关系的。段玉裁如此作解,与《方言》以“善心曰窈,善容曰窕”来解释“窈窕”这个联绵词一样,都是因为不知联绵词不能拆分且有不同的写法的缘故。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晶部】所今切(shēn)
(曑)商星也。从晶㐱聲。
𠻝,曑或省。
【注釋】臣鉉等注:㐱非聲,未詳。
【卷一】【艸部】山林切(shēn)
(薓)人薓,藥艸,出上黨。从艸𣹰聲。
说文解字注
【卷七】【晶部】
“商星也”注:商,當作“晉”,許氏記憶之誤也。《左傳》:“子産曰:后帝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爲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成王滅唐而封叔虞,故參爲晉星。”依此則商當爲晉明矣。或云此以篆文曑連商句絶,釋爲“星也”。夫苟氾釋爲星,安用商字。參商之云,起於漢時辭章,聯綴不倫,許君何取。此於曟舉《國語》“農祥”釋之,於參舉“晉星”釋之,一重民事,一重分野也。《召南》傳曰:“參,伐也。”漢人參伐統𧦝伐,故毛以伐釋參。
“从晶,㐱聲”注:㐱聲疑後人竄改,當作“㐱象形”。《唐風》傳曰:“三星,參也。”《天官書》《天文志》皆云:“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蓋彡者,象三星,其外則象其畛域與。今隸變爲參,用爲參兩、參差字。所今切,七部。
“(𠻝)或省”注:即今用參兩、參差字也,凡槮、篸、驂字用爲聲。
【卷一】【艸部】
“人薓,藥艸。 出上黨”注:《本艸經》作人參。
“从艸,𣹰聲”注:山林切,七部。
广韵
所今切,平侵生 ‖ 參聲侵3部(shēn)
參,參星。亦姓,《世本》云:“祝融之後。”又蒼含切。
楚簪切,平侵初 ‖ 參聲侵3部(cēn)
嵾,嵾差,不齊皃。亦作參。楚簪切。六。
參,上同。
倉含切,平覃清 ‖ 參聲侵3部(cān)
參,參承,參覲也。俗作叅。倉含切。五。
蘇甘切,平談心 ‖ 參聲談3部(sān)
三,數名。又漢複姓,五氏。三閭氏,三閭大夫屈原之後也。沛上計三烏群,三烏大夫之後也。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後單姓州。《蜀志》有三丘務。蘇甘切。五。
參,上同。又七南、所今二切。俗作叄。
七紺切,去勘清 ‖ 參聲侵3部(càn)
參,參鼓。俗作叅。
【校釋】參鼓,鼓曲名,擊鼓三次。
所今切,平侵生 ‖ 侵聲侵2部(shēn)
蔘,人蔘,藥也。
薓,古文。
康熙字典
【子集下】【厶部】 參
古文:𠫰、朁
(cān)《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倉含切。音驂。《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又《玉篇》:相謁也。《廣韻》:參,承也,覲也。
又《增韻》:干與也,參錯也。
又《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易·繫辭》:參伍以變。《韻會》:左傳,自參以上。周禮,設其參。皆謂三相參列也。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shēn)又《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並音森。《説文》:商星也。本作曑,从晶㐱聲。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今文作參。
又《韻會》:叢立貌。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又姓。《廣韻》:祝融之後。
又人參。藥名。本作薓。
(cēn)又《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並音嵾。《廣韻》:同嵾。嵾嵳,不齊貌。《詩·周南》:參差荇菜。
又張衡《思玄賦》:長余佩之參參。註:長貌。
(sǎn)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桑感切,音糝。雜也。《韻會》:與糝同。《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干五十。
(càn)又《正韻》七紺切。音摻。曲名。
又參鼓,亦作摻鼓。
又與三通。《周禮·冬官考工記》:𠬅分去一。
【申集上】【艸部】 薓
(shèn)《唐韻》所金切,音森。《説文》:人薓,藥草。《本草》:一名神草,一名人銜,一名地精。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故謂之人薓。薓字从𣹰,亦𣹰漸之意。《唐書·地理志》:太原府土貢人薓。
又《博雅》:鹿腸,元薓。苦心,沙薓。《本草》:人薓、元薓、沙薓、丹薓、苦薓,共爲五薓。
(shān)又《集韻》詩廉切。音苫。同苫,喪藉也。
《集韻》:人薓薓字或作葠、蔘。《六書正譌》:从艸𣹰聲。或作參,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厶大〕”宽“彡”窄,“〔⿱厶大〕”罩住“彡”。“尖”,“厶”窄“大”宽。“大”居上居中,㇜(撇折)起笔于竖中线;“大”,居横中线部位;横在横中线上方,撇尖与捺脚持平。“彡”,三撇长短不一,第一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第二、三撇都斜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3:38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