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丽蝇(Triceratopyga calliphoroides Rohdendorf,1931)是
丽蝇科叉丽蝇属的一种动物。
♂:体长6.0—9.5毫米。平均体长8.1毫米。头部:眼裸,额宽率平均0.18,间额一般黑色,侧额、侧颜均呈浅黄灰色,下侧颜和鬓角部略带棕色,具绒状粉被;颊灰黑色,有黑色纤毛。颜灰色,颜堤和口上片土棕色,后头有短淡黄色毛。触角第三节为第二节的5.5倍,触角芒裸端占全长的2/5—3/7,下侧有较短的单行毛,上侧毛较长,其基部的1/2为双行。下颚须橙色。胸部:盾沟前暗纵条明显,但中央1条细弱,外方的一对虽长,但亦细窄;中鬃2+3(有时3+3或2+4),背中鬃3+3,翅内鬃0+2,肩后鬃2,有时3;翅上鬃(包括翅前鬃)通常为4,小盾缘鬃一般为3对,腹侧片鬃2:1,前气门土黄以至土棕色。翅透明,但较暗。下腋瓣白色,边亦白色,上面疏生黑色长而直立的纤毛,上腋瓣暗白色具褐色缨毛。足黑色。腹部:背板底色呈绿青色,具
金属光泽,除第一、二合背板外均具薄薄的白色粉被,各背片的后缘和正中纵条无粉被。雄性尾器:外观最显著的是尾部在第七、八合腹节后方有叉状突起和毛笔状突起。第五腹板基部短,侧面观时末端呈切截状,后面观时末端尖,它的前方有数个短刺;肛尾叶短小,呈板状而端尖,紧贴在侧尾叶的内上方,基部有一生着长刚毛的小型毛垫,系杆之间的膜骨化,与系杆形成1个中部向内方弯人的梯形骨片,第九腹板长而直,并有一背翼,后臂左右相愈合。阳基内骨较短,阳基后突稍大;前阳基侧突小,有2鬃,其1着生在尖端上,后阳基侧突略较长,无鬃;侧阳体末端尖,略弯曲;下阳体末端圆钝。射精囊小骨小。
♀:体长7.0—11.5毫米之间,平均9.7毫米。♀、额宽率平均为0.43。♀性胸部背板较♂性更倾向于绿色。♀性尾器:第五腹板形状多样,但一般后端较平直,不向后渐尖,第六背板正中常有一缝或痕,后侧角约为120°,第六节的气门周围通常不骨化,第七背板正中的后部骨化,第八背板正中不骨化,第六腹板骨化部分斧形。受精囊较他种为小,端部有一钝尖头。
本种模式标本是从雅库特黄鼠(Citellus jakutensis)尸上的幼虫育出的在上海,成蝇最早出现记录为2月18日(1954年),3月出现数最高;4、5月即渐少,5月中句以后不见;出现期比
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短,消失也较早,出现数量也少得多:晚秋在滋生场听调查中又找到幼虫,但未捕获成蝇。在我国其他各地的采集记录如下:齐齐哈尔是6月间采得的,高岭子是7月,吉林长白山是5月、6月,河北省是4月,山东薛城是11月初。从这些分布情况看来,本种出现月份的气温在3—23℃之问,采集记录最多月份的气温仅8—15℃。成蝇有喜室外性。在上海,平常见它出没在滋生场所附近和植物上,亦接触人粪,可用鱼肉诱致,3月间曾见到它们在向阳的园地旁交尾,仅见过1雌飞人室内。幼虫滋生在兽骨作坊的腐动物质中、屠宰场废料中、垃圾中,以及某些畜粪中,但没有见它滋生于人粪中。据堤氏(1942)在日本东京的饲育结果,本种一次产卵数是47个,4月25日开始饲育,从卵到成虫历时24天(幼虫9天,蛹13天)。在上海,幼虫和蛹都有越冬,但以幼虫占多数本种三龄幼虫,范滋德(1957)描述如下:
三龄幼虫为淡黄白色,固定了的成熟个体长15毫米。体表的棘小,大多由2—5个棘组成小列。口咽器:口钩基部后端稍窄,咽骨背角上缘较平直,腹角后上角儿为直角,后下角微长于后上角前气门具5—7个孔突。后气门小,横径0.23毫米,气门环狭,除钮部外几丁化强,向第2、3气门裂间突出的部分不很发达;钮向外突出。第八腹节后突起群:背突上侧突间距明显地小于背突亚背突间距;腹突小,乳头状,相互靠拢,腹突间距明显小于腹突亚腹突间距。后表面有微疣,环绕各突起作同心圆排列,第八腹节的背面有微疣第七腹节棘环在侧板下方不中断第九腹节腹面前方的棘群(即1最后1个腹垫的中央棘群)的沿正中线上的棘列数常为4—5排;肛疣和亚肛疣间无棘。
本种模式标本是从雅库特黄鼠(Citellus jakutensis)尸上的幼虫育出的在上海,成蝇最早出现记录为2月18日(1954年),3月出现数最高;4、5月即渐少,5月中句以后不见;出现期比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短,消失也较早,出现数量也少得多:晚秋在滋生场听调查中又找到幼虫,但未捕获成蝇。在我国其他各地的采集记录如下:齐齐哈尔是6月间采得的,高岭子是7月,吉林长白山是5月、6月,河北省是4月,山东薛城是11月初。从这些分布情况看来,本种出现月份的气温在3—23℃之问,采集记录最多月份的气温仅8—15℃。成蝇有喜室外性。在上海,平常见它出没在滋生场所附近和植物上,亦接触人粪,可用鱼肉诱致,3月间曾见到它们在向阳的园地旁交尾,仅见过1雌飞人室内。幼虫滋生在兽骨作坊的腐动物质中、屠宰场废料中、垃圾中,以及某些畜粪中,但没有见它滋生于人粪中。据堤氏(1942)在日本东京的饲育结果,本种一次产卵数是47个,4月25日开始饲育,从卵到成虫历时24天(幼虫9天,蛹13天)。在上海,幼虫和蛹都有越冬,但以幼虫占多数本种三龄幼虫,范滋德(1957)描述如下:
三龄幼虫为淡黄白色,固定了的成熟个体长15毫米。体表的棘小,大多由2—5个棘组成小列。口咽器:口钩基部后端稍窄,咽骨背角上缘较平直,腹角后上角儿为直角,后下角微长于后上角前气门具5—7个孔突。后气门小,横径0.23毫米,气门环狭,除钮部外几丁化强,向第2、3气门裂间突出的部分不很发达;钮向外突出。第八腹节后突起群:背突上侧突间距明显地小于背突亚背突间距;腹突小,乳头状,相互靠拢,腹突间距明显小于腹突亚腹突间距。后表面有微疣,环绕各突起作同心圆排列,第八腹节的背面有微疣第七腹节棘环在侧板下方不中断第九腹节腹面前方的棘群(即1最后1个腹垫的中央棘群)的沿正中线上的棘列数常为4—5排;肛疣和亚肛疣间无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