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友(拼音:yǒu)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两只方向相同的手。“友”的本义指志趣相同的人,即朋友,引申指相好、亲近。“友”也表示结交为友的意思,用作动词。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友”,是两只手相并的样子(图1),表示友好。又为免与双手捧奉的“廾(gǒng)”相混,故“友”字以两手在同一方向示意。这当是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一侧面的反映。部落之间,氏族之间、个人之间、彼此握手即是友好的表示;如是停战言和,化敌为友。就以现实生活而论,志向、志趣相同之友人相见时互道阔别,分离时互嘱保重,大都以握手为礼;语言中也有“握手言和”“握手言欢”等语。总之,以两手相交喻两人志向、志趣相同,可以为“友”,实是古来如此。
金文字形大部分与甲骨文相同,也是两只手相并的样子(图2-4)。小部分字形下部增加“口”或“甘”,字形较繁,如图10、11。这些字形之属“友”之繁化,而非另外一字,是根据文义推断的。在相交的两手(又)之下增加甘或口,在当时或许是有某种原因(如为了美观),但毕竟与汉字由繁趋简的总趋势不大相合,故只是作为金文“友”的异体字存在过,并未被继承下来。小篆(图5)基于甲骨文、金文形体结构,部件位置由甲、金文的左右分布变为上下分布。《说文》的“友”下又录“古文”二形,一作“图A”,与甲骨文相似,但手上都加了一横;一作(图14),与习(習)字相近,当是由金文从甘之字形讹变的结果。这两种形体的“古文”,虽见于《说文》,也被历史所淘汰,成了死字。相比之下,两手相交的字形是最有生命力的了。经过隶变,上面一手演变为𠂇,下面一手变为又,遂成“友”形,两千多年来通行不变,以至于今。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解:“友,同志为友。”是说志趣、志向相同的人称之为“友”。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例如《诗经·小雅·常棣》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以及《论语·学而》中所说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其中的“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友人、朋友。朋友之间的友好延伸到亲人之间,就有了亲善、友爱、敬爱的意思,例如《墨子·兼爱下》中所记载的:“友兄,悌弟。”还有《论语·为政》中所说的:“友于兄弟。”这两处“友”都是用在兄弟之间表示亲善、敬爱的意思。“友”在古汉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例如《论语·学而》中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三】【又部】云久切(yǒu)
友,同𢖽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𠬺,古文友。
𦐮,亦古文友。
说文解字注
“同志为友”注:《周礼》注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从二又相交”注: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云久切,三部。
“(𦫹)古文友。(𦐮)亦古文友”注:未详。
康熙字典
古文:㕛、𠬺、𦐮、𦫹、𦐯
《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並音有。《说文》:同志为友。《礼·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並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又善于兄弟为友。《书·陈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凡气类合同者皆曰友。司马光《潜虚》:丑友也,天地相友,万汇以生。日月相友,群伦以明。风雨相友,艸木以荣。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又《韵补》叶羽轨切。音洧。《前汉·礼乐志·天马歌》: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𠂇”从上、左包围“又”;底部“𠂇”高。“𠂇”,横笔在上半格,居中;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撇向左下格。“又”,㇇(横撇)的横段在横中线,捺收笔略低于撇和㇇(横撇)。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社会影响
2024年6月25日,“友”等9字入选2024“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3:40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