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大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特产
友谊大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友谊大豆果实呈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籽粒均匀、光滑饱满,皮薄脐小、子叶金黄,豆香浓郁,商品性好。
内在品质特征
友谊大豆蛋白质含量≥38%,脂肪含量≥18%。
生产情况
2019年,友谊大豆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量4万吨。
产品荣誉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友谊大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地环境
综述
友谊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质疏松,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适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和积温充足,有利于大豆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满足大豆作物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所需条件。
土壤地貌
友谊县境内土地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耕作,土壤以黑土为主,pH值在6-7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5%左右,耕地性良好,微量元素、有机质丰富,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适宜大豆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
友谊县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常年大于10℃有效积温在2500℃-2700℃之间,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无霜期120天-135天,平均日照时数为27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500毫米-600毫米,适宜大豆播种生长。
历史渊源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古代典籍《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大豆。
1959年,黑龙江友谊农场开始大量种植大豆。
2008年7月14日,友谊农场3个种植户率先试种近千亩“北疆一号”早熟大豆。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友谊大豆地域范围是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管辖内的11个农业管理区,介于东经132°15′38″—137°27′50″,北纬46°28′15″—46°58′39″之间,总保护面积33333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安全要求
友谊大豆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
特定生产方式
1、主栽品种
主要选用“垦丰20”、“黑农84”等大豆品种。
2、肥料管理
采用大豆免施基肥技术,在播种时不施用底肥,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鼓粒期分两次喷施磷酸二氢钾,配合腐植酸类叶面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其他措施与常规种植相同。
3、产品收获
采用人工收割,有5%叶片尚未脱落时进行;采用机械收割,豆粒归圆时进行,要割净、拉净、捡净、脱净,损失不超过2%,破碎粒不超过2%。
专用标志使用
标识取得友谊大豆生产基地登记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允许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图标、友谊大豆商标、批准文号、产地、生产单位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参考资料
友谊大豆产品详情.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08:02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