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岔镇,隶属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地处碌曲县东北部,东、东南连
阿拉乡、西北临
西仓镇,北与
夏河县吉仓乡、
阿木去乎镇相邻,东北与夏河县麦西乡接壤。区域面积448.36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5588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岔镇常住人口为4718人。
历史沿革
1956年,成立双岔区政府。
1958年,设双岔公社,年底将阿拉公社归其所属。
1961年,将双岔公社分设分为双岔、阿拉2乡。
1966年,更名朝阳乡。
1968年,恢复原名成立双岔乡革命委员会,年末又将乡改为公社体制。
1984年,复改为乡。
2017年,撤乡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岔镇下辖二地、毛日、青科、落措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双岔镇下辖4个行政村:落措村、毛日村、青科村、二地村,镇人民政府驻二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岔镇地处
碌曲县东北部,东、东南连
阿拉乡、西北临
西仓镇,北与
夏河县吉仓乡、
阿木去乎镇相邻,东北与夏河县麦西乡接壤。区域面积448.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岔镇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平缓。地形分为中高山区、山间盆地。主要山脉有阿美达日,境内最高峰阿美达日位于大庄后山,海拔3850米,最低点海拔3095米。
气候
双岔镇多年平均气温4.1℃,1月平均气温-6.8℃,极端最低气温-25.8℃(1971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25.7℃。最低月均气温-11.7℃(197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16.5℃(2006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0℃,最大日较差32.1℃(2003年6月30日)。生长期年平均168天,无霜期年平均40天,最长达103天,最短为2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22.1小时。年平 均降水量59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6.6天。极端年最大雨量932毫米(200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20.5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双岔镇境内河道属
洮河流域,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占100%。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洮河1条,总长9千米;二级河落措沟河等6条,总长84.3千米;河流总长度93.3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双岔镇辖区总人口5266人。
2017年,双岔镇常住人口5133人。
2018年,双岔镇户籍人口5588人。
根据碌曲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岔镇常住人口为4718人。
经济
2011年,双岔镇有耕地面积1.2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7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生产粮食257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625亩,产量393.7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牛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4200头;羊饲养量5000只,年末存栏2000只;生猪饲养量1万头,年末存栏5000头。畜牧业总产值为472.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00元。
2018年,双岔镇有工业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双岔镇有“南木特”藏戏团体1个,篮球场4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总人口的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岔镇有小学2所,在校生640人,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5人次,住院手术26台次,出院病人125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00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200人,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00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双岔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2户,人数1639人,支出172.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长0.2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7人,支出13.5万元,比上年增长33.5%;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人次,支出4.4万元,比上年增长61.2%;农村临时救济2158人次,支出8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84.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交通
2011年,双岔镇有县乡公路1条,总长25千米,货运总量2.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