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双庙村,现行政区划属前大章乡一行政村。位于赵县县城北约8公里,临近藁城、栾城县。其前身为双庙乡政府所在地,后合并归入前大章乡。双庙村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居住郅、白两姓居民,东西两条主要街道南北贯通,村落平面占地约530亩。
赵县双庙村,现行政区划属前大章乡一行政村。位于赵县县城北约8公里,临近藁城、栾城县。其前身为双庙乡政府所在地,后合并归入前大章乡。
双庙村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居住郅、白两姓居民,东西两条主要街道南北贯通,村落平面占地约530亩。
双庙比肩
双庙村的双庙在村北,一个圈着围墙的院子里,面北背南比肩矗立着两座庙宇。院门挂着铁锁,村民告诉记者,东边的是伏羲庙,也就是“哥哥庙”,西边的是女娲庙,俗称“姐姐庙”。这两座庙宇中间的距离5步,庙前建有八角重檐琉璃瓦小亭。伏羲庙与女娲庙内香案前各有一口圆形水井,名曰“龙井”、“龙泉”,这也正是双庙龙泉村名的来历。在两庙前的院子里,还有一口井,有“五步两座庙,十步三眼井”之说。
村中老人说,如今的“哥姐庙”是后来重修的,早先“哥姐庙”也叫“人祖庙”。双庙村早先也是乡政府所在地,后来乡镇合并后乡政府驻地外移,但是“哥姐庙”香火旺盛,每逢节庆,前来上香祈愿者络绎不绝,“既是祈愿,也算祭祖吧”。
人类始祖
伏羲女娲是谁?双庙村人都知道这二人是人类的始祖。在上古神话中,伏羲的母亲踩了一个大脚印,被一道青虹缠身,受孕生下蛇身人首的伏羲。据说,伏羲出生在甘肃,葬于河南,曾经在新乐生活过。伏羲是三皇五帝中的人物,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教会了人们结网捕鱼,发展了畜牧业,制定了婚嫁制度,是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与伏羲一起,被认为是
华夏民族人文先始。女娲也是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兄妹成亲
在双庙村人眼中,伏羲与女娲地位平等,并无尊卑之分,这从“哥哥庙”与“姐姐庙”并排而立就能体现出来。村民告诉记者,伏羲与女娲虽然是兄妹,但是各吃各的井水,从不混用。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兄妹成亲,既然是兄妹,为啥井水分吃呢?这个传说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有学者认为,当地人称呼伏羲庙与女娲庙为“哥姐庙”,叫二人为“龙哥”、“龙姐”,这种叫法说明二人在此生活期间尚未成婚。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女人嫁夫就说她多吃了一眼井水;若改嫁再婚,人们就会她又多吃了一眼井水。
伏羲女娲各住各的庙,各吃各的井水,也传递出了一个信号,赵县双庙村是伏羲女娲结伴游徒寻觅世界的暂居点,其文化特点是结伴而未成婚。
商周遗址
伏羲女娲被人们奉为神祗,供奉尊崇。双庙村的历史却也确为久远。
1971年,双庙村进行大规模平整土地、“改造农田工程”。在村东的地里,发现一处古代遗址,经考古发掘,初步探明古遗址呈正方形,边长24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深1.6米。遗址内有大面积的烧土层和灰坑,还有多座古墓葬。挖掘出土了精美的蕉叶纹爵、素纹爵饕觚、曲内戈等青铜器和玛瑙环、磨光斑石穿孔石器等珍贵文物,还出土了战国简瓦、宋代注水壶等不同时期的文物。根据文物断定,双庙遗址为商周遗址,距今约3000-3500年。1988年,赵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双庙商周遗址’,2009年被定为省重点保护单位。如今的商周遗址成了一片沃野,长满了金灿灿的麦子。双庙村人早已告别了古代传统的农耕生活。
据县史《赵州志.清代赵州村庄图》载:双庙古庄,亦称双庙李家庄,是由双庙和李家庄两个自然村落组成,两个村只有一条古道(现在的东街)沟隔开。双庙主要居住着郅、白两姓;李家庄由韩氏居住,无李姓。1983年地名普查时,为了有别于各子公社李家庄,更名双庙村。双庙村的最早记载见诸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的《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碑刻:双庙龙泉古庄。
据年长村民回忆,清末时双庙村仍保留着一座古庙宇,悬挂巨大匾额,阳刻斗大楷书“人祖庙”三个大字。庙内并排两座庙:一曰伏羲庙,俗称“哥哥庙”;一曰女娲庙,俗称“姐姐庙”。庙前建有八角重檐琉璃瓦小亭。庙内亭中有井,曰“龙井”、“龙泉”。庙建于何时,确切时间无考,但庙宇在文革时期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