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头藨草
莎草科藨草属植物
双柱头藨草属于藨草属,生长于池沼缘或沼泽地,适于作牧草,营养价值尚高。
形态特征
植株矮小,具细长匍匐根状茎。秆纤细,高10-25厘米,近于圆柱状,平滑,无秆生叶,具基生叶。叶片刚毛状,最长达18毫米;叶鞘长于叶片,长可达25毫米,棕色,最下部2-3个仅有叶鞘而无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小穗单一,顶生,卵形,长约5毫米,宽2.5-3毫米,具少数花;鳞片卵形,顶端钝,薄膜质,长约3.5毫米,麦秆黄色,半透明,具光泽,或有时下部边缘呈白色,上部为棕色;无下位刚毛;具3个不发育的雄蕊;花柱长,柱头2,外被乳头状小突起。小坚果宽倒卵形,平凸状,长约2毫米,成熟时呈黑色。花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3200-3600米高山草原上。
分布范围
产于甘肃、四川;双柱头藨草(别名川甘藨草)分布宁夏灌区,甘肃和青海等地。
相关特性
生长于池沼缘或沼泽地,果期含粗蛋白7.2%,粗脂肪5.99%,粗纤维33.15%。播种繁殖。
饲用价值
该牧草,营养价值尚高。
参考资料
双柱头藨草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21:1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