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椿铺镇,隶属于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地处
商城县西北部,东临灌河与河凤桥乡、上石桥镇隔河相望,南与
鲇鱼山街道接壤,西与潢川县
双柳树镇、江集镇为邻,北与
鄢岗镇毗连,区域面积161.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61524人。
历史沿革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三丰里。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平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商城县顾畈区苏维埃。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双梅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双梅区。
1951年,属五区(双椿铺)。
1958年,属铁路公社。
1962年,成立双椿铺公社。
1983年,撤社改乡。
1994年11月,撤乡建镇。
2005年11月,三里坪乡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椿铺镇辖双椿铺1个居民委员会,黄楼、赵畈、鲍店、红石桥、吴冲、三里坪、路石、迎山庙、三教洞、西冲、郭窑、仙桥、塔湾、顾畈、张畈、陈寨、大岗、闵楼、宋岗、王店、金寨、古城、蔡店、万楼、梅山、邵楼、龙堂、郭寨、官庄2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居民小组、38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椿铺镇下辖1个社区和2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双椿铺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椿铺镇地处
商城县西北部,东临灌河与河凤桥乡、上石桥镇隔河相望,南与
鲇鱼山街道接壤,西与潢川县
双柳树镇、江集镇为邻,北与
鄢岗镇毗连,区域面积16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椿铺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属浅山丘陵垄岗区,海拔64.4~515米,境内最高峰三洞盖位于三教洞村,海拔700米;最低点胡河出境口位于陈寨村,海拔87.2米。
水文
双椿铺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有灌河、小灌河、望马河、胡河4条主要河流,总长54千米,其中最大河流为灌河,由南向北流经境内梅山、万楼、宋岗、双椿铺流入淮河。
自然灾害
双椿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规律性不强,强度不大。
自然资源
双椿铺镇境内矿藏资源有紫砂陶土、泥釉土、石灰石、河沙,其中紫砂陶土位居全省首位,储藏量达2.8亿立方米,30%可露天开采。境内植物有800多种。
人口
2011年末,双椿铺镇辖区总人口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550人,城镇化率45%。另有流动人口17850人。总人口中,男性29850人,占50.6%;女性29150人,占49.4%; 14岁以下9912人,占16.8%; 15~64岁39926人,占67.7%; 65岁以上9162人,占15.5%;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2‰,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2017年,双椿铺镇常住人口40761人。
截至2018年末,双椿铺镇户籍人口6152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双椿铺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3万元,比上年下降1.8%;人均财政收入148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6047元。
2018年,双椿铺镇有工业企业88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双椿铺镇有农业耕地面积7.5万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7.7万亩。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县第二位,是县级重要的稻、小麦、油菜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013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072亿元,2011年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9.3%。
双椿铺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6万吨,人均779千克,其中水稻2.9万吨,小麦0.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棉花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0.02万亩,产量12.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4万亩,产量6063吨,其中花生2045吨,芝麻1270吨;蔬菜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1.2万吨。主要品种有青菜、萝卜、黄瓜、西红柿、辣椒、芹菜等。
双椿铺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2万头,年末存栏3.7万头;羊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牛饲养量1200头,年末存栏820头;家禽饲养量13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552吨,其中猪肉2891吨,牛肉203吨,羊肉96吨;禽蛋1620吨;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5%。
截至2011年末,双椿铺镇累计造林面积达2600亩,其中防护林1200亩,经济林2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渔业以养殖鱼类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0.05万公顷,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5.2平方千米,产量1360吨。水产品总产量0.2万吨,渔业总产值0.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9%。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240台(辆)。
工业
双椿铺镇工业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建筑材料加工为主导产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6.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8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工业园区1个。
金融
2011年末,双椿铺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储蓄510元;各项货款余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8.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椿铺镇有小学30所,在校生7813人,专任教师4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3527人,专任教师2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双椿铺镇教育经费达15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50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0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5%、2%。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2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双椿铺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7户,各类图书室56个,藏书21万余册,民间演出团体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0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商城县锦绣花篮戏剧团、映山红皮影戏艺术团和八月桂花艺术团。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椿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乡卫生院2家,村卫生室28个;病床1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49800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双椿铺镇有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37人,支出23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27元,比上年增长1.3%;城乡医疗救助2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4人次,共支出3740元,比上年增长2%,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5.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8万元,比上年增长38万元。敬老院2家,床位80张。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务站8个。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基金支出合计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万人,参保率94%。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双椿铺镇有邮政支局1处,邮政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70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3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5%;移动电话用户1.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400户。
双椿铺镇有小型一类水库3座、小型二类水库8座,塘5786口,堰215处,总蓄水量1560万立方米。
2011年末,双椿铺镇镇区铺设自来水干线水管22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2%。
2011年末,双椿铺镇镇区有变电站1座,高压输电线路8条,供电可靠率99%。
2011年末,双椿铺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13.8公顷,绿化覆盖率31.5%,人均绿地6.8平方米。
交通
双椿铺镇境内有宁西铁路穿境而过,距沪陕高速公路出入口6千米,境内有3条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全部硬化,总长86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8千米,人均0.3米;铺装面积64000平方米,人均2.4平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双椿铺镇因当地有两棵并列生长的高大椿树,名双椿树;又因清置邮铺,故改称双椿铺。
文物古迹
双椿铺镇境内有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车毂晓钟,中共赤城县十二区苏维埃旧址,宋岗战斗和榨子洼战斗纪念地,东汉古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非遗
双椿铺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篮戏、火绫子、花伞舞等。其中花篮戏被列入世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火绫子、花伞舞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