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星是指符合行星定义的两个天体大小比较接近,二者之间的引力中心不在主要天体内部,彼此互相绕着对方运动,犹如跳交谊舞,这两个天体就是双行星了。
介绍
在2006年,
国际天文联合会曾考虑为双行星下个简短的正式定义,以将冥王星和冥卫一包括在系统内,但是没有得到认同。这个可以接受用来辨别是行星-卫星或双行星的的分界点依据是这两者共同的质心(重力中心)位于何处。如果重心不在两者任何一个的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双行星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天体都环绕着自由空间中的一个点运转。照这种定义,冥王星和冥卫一将是双矮行星系统。
两星体相互绕行的质量中心,如果在某一星体内部,则该星体是主星,另一星体是卫星,这一定义明确清晰,符合我们对主星直观上感受。不过这一定义向极限情况推广遇到困难:即使质量差距巨大的两星球,只要相距足够远,质心总会离开主星表面;或者只要主星收缩得足够致密(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质心也总会离开主星表面。
由于潮汐力,月球每年远离地球1.5英寸(3.74公分)),目前系统的重心虽然位于地球内部,但终将移到地球之外。所以依照这样的定义,地月系统在数十亿年之后将成为双行星。
用双星或联星系统的定义来作比较,如果它只取决于重心的位置,则任何一颗在环绕时重心位于母恒星内部的伴星都将被称为是行星,而重心在母恒星外面的都将被视为另一颗恒星(伴星)。依照这样的定义,太阳系中除了木星所有的主要行星依然还是行星。日-木重心是唯一重心在太阳表面之外的系统。然而,由于木星不是一颗恒星,所以天文学家面对的困难是需要一个明确的双行星系统定义。
我国行星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如果此次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关于确定
太阳系行星身份的提案获得通过,太阳系中将首次出现“双行星”,即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
提案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一份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提案已交付参会的2500位代表,如果这个提案获得通过,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仍将保持,但是已从大行星降为二级行星“矮行星”(dwarf planet)。与此同时,有3颗天体将荣升二级行星,它们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冥王星最大的卫星
卡戎星和2003年发现的2003UB313(齐娜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由9颗增至12颗。其中有8颗是经典行星(俗称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时有4颗二级行星,它们是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和2003UB313(齐娜星)。
王思潮说,与
太阳系行星数量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太阳系有可能会首次确认双行星。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均符合新的行星定义,二者直径为2:1,引力中心不在冥王星内,彼此的运动犹如在天宇跳交谊舞。这样,它们将可能是太阳系首次确认的双行星。
王思潮说,这次大会的投票表决不管是否通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反映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已有质的飞跃,突破了原有的框框。太阳系边缘有可能发现新的行星,而且还不止一个,甚至可能发现与地球同样条件的行星,适合生命的出现。
自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其运行轨道就一直没有准确的数值.双行星概念的提出,对解决这一迷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卫星与双星的区分
双星的概念来源于恒星之间的相互绕行,由于恒星有很好的定义(足够大,因而引发核聚变发光),所以不存在“卫恒星”的概念,凡是相互绕行的恒星,无论大小差异如何,都是双星(或者三联星等)。
然而在
行星系统内,行星与卫星按照轨道区分,直接绕恒星的就是行星,绕行星的是卫星。但双星的情形模糊了行星与卫星的区别,如果两颗相互绕行的星球大小非常接近,毫无疑问会被归类于双行星;如果大小差别非常大,则小星体是卫星;而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即两星体大小相当,同时差别明显,这就产生了定义的疑难。按照一般的科学定义原则,不宜人为地给出某个比值(比如质量差别1/10)作为区分界限,而应该以某种引力、轨道相关的现象作为标准。而事实上,人们仍从直观上认为两者质量在同一数量级为双行星。(即比值1/10作为心理分界)
在过去,曾经有一些辩论双行星和行星-卫星系统之间的精确定义界限。在许多的例子中,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卫星的质量都远低于系统中的行星,比较特别的是地月系和冥卫系统。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都低于其行星或矮行星质量的0.00025(1/4000),但是,
月球与
地球的质量比是0.0123(1/81),而
冥卫一和
冥王星的质量比是0.117(约1/9)。
拔河定义
后来以撒·艾西莫夫建议区分行星-卫星和双行星要以两者相互拔河(较劲)的值来辨别这个量是卫星的质量相较于行星和太阳的比例,以及卫星的距离相较于与行星和太阳距离的值。
拔河值=
式中为行星质量,为恒星质量,为卫星与恒星间的距离,为卫星与行星间的距离。
以拔河图来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蒂丹)的值是380,它的意思是土星对土卫六的的引力比太阳对土卫六的引力大了380倍。
除了冥王星和冥卫一之外,艾西莫夫的拔河图有所有的行星和一些卫星的数值,因为当时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的所知还不够多。他指出,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被木星捕获的外围卫星,木星对它们的约束力也仅是比太阳强一些。然而只要拔河值仍然大于1,太阳就会失去对这些天体的约束,而由行星控制着。
对
地球的卫星
月球,太阳确实赢得了拔河,地球的拔河值仅有0.46,这意味着地球对月球的约束力只有不到太阳的一半。由太阳对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两倍,艾西莫夫推论地球和月球必须是一个双行星系统。这事实上也是他在许多本著作中指出月球应该是颗行星,而不是地球的卫星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正视月球,因为将之视为地球的卫星或是捕获物是不准确的,而应该如同地球一样是颗行星,一起绕着太阳。更明确的说,在地月系统之内,最简单的描述方法就是月球绕着地球运转;但是,如果以正确的尺度描绘地球和月球绕行太阳的图,你会看到月球轨道无处不是凹向太阳的,即它总是朝向太阳下坠。其它所有的卫星都无例外,通过它们轨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漂离太阳的,它们都不同于我们的月球,取得主导权的是它们的行星。—— Isaac Asimov
不过,拔河定义也存在一些与我们对双星直观认识不一致的地方:它把卫星或伴星的轨道位置作为判断的主要标准,使得某些显然的双星(或卫星)被归入相反的类别。比如两个几乎相同大小的星体,在远离太阳的地方相互紧密绕行,太阳在拔河中显然处于弱势;再比如在与月球有相同轨道高度的人造卫星,它们的拔河值和月球相同,但把它们当作与地球相当的伴星体显然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