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埤
位于宜兰县员山乡湖西村的盆地
双连埤位于宜兰县西部一个深藏于员山乡群山间的小村落。地处宁静的山凹盆地里。
简介
双连埤拥有如山水画般优美风光,位于宜兰县员山乡的湖西村,是群山环抱的盆地。
占地约18公顷,原有大小两潭的湖水,当地人称为上下埤,因为两埤相通,因而得名,但湖水面积依雨量大小决定水位.目前下埤已淤积成泥沼地,只剩上埤保有水源。双连埤因交通受限,仍保留初时原貌,就像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
因有两湖连在一起而得名,最初为三处洼地,汉人称之为上、中、下埤,以西端源 头地形较开阔的上埤面积最大,数十年前,当时的地主筑土堤,建闸门蓄水形成养殖鱼塘,其下游的中、下埤因地形狭窄,面积较小,近年来淤泥堆积陆化,独留上埤湖水波光荡漾,芳草凄凄。 现今的地主喜好美景于十多年前买下,为保有此地原貌, 避免湖面因泥沙堆积而陆化,每两三年便为双连埤疏浚,才得以享有如此湖光山色的美景.地主于湖中放养十只雁鸭、五只白鹅及绿头鸭.或许是天然美景的召换,还自外飞来一只雁鸭久留此地,于双连埤漫步间或听其呼叫声,或见其悠游湖中,皆是一大享受。
雨中的双连溪因四周充满雾气,使其更具一份虚无缥缈的朦胧美,雨后则空气清新、山峦翠绿,宛如人间仙境。碎石路的环湖小径,适合缓步慢行,欣赏恬静的田野风光。
除了美景,Aquageo水族地理杂志报导称之为「水草王国」,是台湾水生植物分布最多的湿地,也是前往林业试验所福山植物园的必经之地...(详全文/Aquageo夏季号)。蕴藏「中低海拔」珍贵动植物,包含有在台绝迹近七十年的青(鱼将)鱼,水生植物更涵盖全台三分之一的品种,被誉为「国宝级湿地」。
在双连埤餐厅旁,原大湖国小废校后一变为双连埤生态教室,为中国台湾地区荒野保护协会宜兰分会受县政府委托,规划让「双连埤生态教室」成为一设备完善与推广资料齐全的「自然教育基地」。
历史变迁
双连埤还没开发前古木参天,气势雄伟,绿草如茵,更有那婉约如少女的埤潭,原住民名之为姊妹潭,是台湾黑熊(狗熊)、山羌水鹿、水獭的天堂;也是山鸟、水鸟、蛙、蝶、两生、爬虫、蜻蜓等类的乐园,丰富的水草与动物们共同孕育多元生物的栖息环境;完整的食物链与双连埤优美山水,幻化出似香格里拉的胜境。
日据时期,下埤水域环境就被破坏、改变成私人所有,上下埤间被人工开挖一条约三、四公尺深的水圳,贯穿下埤,从下埤缺口处把上下埤水放到粗坑溪,使下埤逐渐陆化成适合生产陆域性作物,如水稻、筊白笋等。
上埤陆域范围因人工开挖而使水域范围缩小,陆化也加速进行,所有权由地主转给佃农后各自发展,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茶、稻、筊白笋、姜…。周边林相,也从原始林砍伐后,改植柳杉而成单一经济林,造成生态系食物链改变或中断,进而使动物迁移。
目前挖土机整地方便,进度快且深,每逢大雨却造成土石冲刷,流失严重,破坏水土保持并影响水资源。过量使用除草剂农药、肥料,使鱼虾贝类、材棺龟…等迅速死亡。上埤未开发前,水域里有一大片莼菜,客家人称之为「水冻」,是台湾稀有的水生植物,在整地筑堤养鱼及外来鱼种严重干扰下等情况,大片莼菜业已消失。
双连埤水域范围,应为天然资产的「公共财」,但在日据转国民政府时国土规划不当,被登记为私有,却也造成土地投资者无法达成利益的困扰。新地主想把水利用地变更为养殖用地,故将湖水放干,以申请废水证明,但不能得逞。相关事件发生时序如下:
1993年10月 地主雇用挖土机整地,被保育人士制止。
1996年3月 将湖水放干,使水域范围更快速陆化,强势草种趁机往湖域延伸。
2001年11月 重新整建寮社,并以挖土机整理湖域,造成强势草种被清除,连带使蜻蜓、水鸟……各种生物栖地环境被破坏。
2002年6~8月 申请筑堤并清除2/3浮岛范围,这次严重破坏水生植物环境,如水社柳华克拉莎、马来刺子莞、日月潭蔺、假紫萁…被挖土机扰动掩埋,让保育人士来不及抢救且束手
无策,造成原生动植物环境可能数十年仍无法复原。 光秃秃的湖域,是人类喜欢的整齐美景观,但却是视觉上的一种盲点,人类无法看见野生动物因缺乏隐密的缓冲带而迁移或死亡。此外,食物链被切断也造成动植物灭绝。
地理资源
双连埤位于宜兰县员山乡的湖西村,四周群山环抱,是台湾少有的珍贵低海拔湿地。湖面时常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占地约18公顷,原有大小两潭的湖水,当地人称为上下埤,因为两埤相通,因而得名,但湖水面积依雨量大小决定水位.目前下埤已淤积成泥沼地,只剩上埤保有水源。在这块国宝级湿地,具有繁多的物种,其水生植物更居台湾湿地之冠,埤中及湖边的草泽中,共有80科202种植物,包括水社柳、田葱、野菱、丝叶狸藻、石龙尾、蒪菜等稀有种.而埤中6科9种的鱼类中,还包含有在台绝迹近七十年的青鱼.湖上有一种沈水植物累积而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草毯”,草毯上草木盘根及腐植土厚达三台尺,这是国内除了日月潭外,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由于水生植物的根并没有定着于湖底,位置会有所变动,所以又称之为“浮岛”。
地理环境
双连埤位于本县西北侧山区盆地,属员山乡湖西村,经台九甲线行圳头入山约4公里,西临福山植物园约3公里,东距宜兰市14公里。双连埤东侧为大湖溪上游五十溪水源地,西侧有粗坑溪,亦为粗坑溪之源头之一,地形为河川袭夺造成之谷地。附近山系有阿玉山、红柴山、三针后山等。
双连埤位于台湾东北区,雪山山脉边缘,特征为终年多雨,但集中于冬季,尤其受冬季东北季风之影响,雨量极为可观,年降雨量约为2700公厘,冬季雨水来自于东北季风,夏季则来自于台风
双连埤海拔高度约470公尺,取其字意为二相连之湖泊,即由上埤及下埤组成,前者在东南侧,后者在西北侧,四周群山环绕。下埤目前已接近陆化状况,上埤依旧维持湖泊型态。上埤的水源大多来自东南角,水源为雨水、地表径流及农田灌溉用水,少量水源以接管方式引入,此水管跨越现有土堤,引入灌溉用水及北方山区的地表径流。目前出水口在西北侧,以水闸门控制出水量。西北区水位较浅,水位约为1至1.5 公尺,水埤之东南水位较深,已逾1.5公尺。下埤目前多为休耕状态,除部分区域有栽植蔬菜(红苋菜、姜、高丽菜),其余地区为高茎禾草类及野姜花所丛生。上埤周边地区以红凤菜为栽作大宗。本区终年有云雾弥漫,动植物生态丰富,特别是水生植物种类较多,为典型之湖泊生态系。邻近山坡多为次生阔叶林及早期造林之柳杉林,住户不多,约有十余户,人口外流严重,经济活动有鱼塭、菜园、茶园、水田及苗木培育等产业活动。
植物现状
双连埤植物调查区域以上埤及下埤为主,包括邻近埤区之产业道路、旱作区、沟渠、造林地林缘等,并广泛搜集以往之调查资料,共计调查到105科321种维管束植物,其中蕨类植物22科41种,裸子植物4科5种,双子叶植物59科174种,单子叶植物20科101种,321种植物中有112种是水生植物,几乎已占台湾产水生植物种类之1/3强,显见本区水生植物之丰富,堪称是水生植物之天堂。
双连埤植物大多仍维持本岛东北部低海拔的原生植物种类,根据陈子英
等(1995)调查数据,本区域的植物社会大致可分成七型,但经近八年的演替及地主多次整地干扰后,经本次调查后略将其修正为八个植被型,兹分述如下:
白花穗莼-野菱型
主要以双连埤水域为分布区域,尤其是白花穗莼已是双连埤最优势之沉水性水生植物,根据陈子英早期调查推测白花穗莼应该是引入之外来物种,至于是人为故意放养或迁移性水鸟带来尚待进一步调查,但由于该物种已经取代石龙尾之角色,原先之石龙尾之竞争力不及白花穗莼,已成为双连埤之弱势水生物种,此外白花穗莼有凌驾野菱之趋势,原因无他,主要是野菱结果后即进入休眠状态,而白花穗莼并无休眠,故趁势占据野菱之生长空间,假以时日,野菱可能亦会步入石龙尾之后尘。此植物型伴生植物有黄花狸藻、丝叶狸藻、眼子菜等。
大头茶型
位于双连埤南边的浮岛草垫上,上层由3-4公尺的灌丛组成,优势植物以大头茶为主,下层以过山龙、肾蕨、毛蕨、小叶海金莎、拎壁龙等。大头茶原是生长陆域之阳性树种,然而居然可生长浸水状之浮岛草垫上,其适应机制可进一步调查。
过山龙-肾蕨型
位于双连埤之西侧,是半陆域性之湿生草原区,上层并无灌丛入侵,主要以过山龙、肾蕨、李氏禾、铺地黍为主,间有日月潭、华克拉莎混生其中。
水社柳-开卡芦型
位于双连埤湖畔西南侧及南侧,以水社柳为主,高度在2~4公尺之间,其中间杂大量之开卡芦族群,本区开卡芦植株可达4公尺以上。开卡芦生长茂盛,较少植物与其竞争,故少见混生之植物。
无翅莎草-李氏禾型
位于双连埤西侧,常明显突出西侧一个半陆域化浮岛,以无翅莎草为主要植物,高度多在1.0~1.5公尺,混生植物则有李氏禾、水毛花、三俭草、铺地黍,其中有稀有植物田葱,本区水域较深区域则栽植筊白笋,并有专菜生长,不过近一、二年已不见了,是否是因整地或演替而消失,有待进一步探讨。
铺地黍-五节芒型
位于双连埤湖畔,主要是由低茎铺地黍及高茎五节芒等草本植物组成,植物组成较多样,下层积水处或空隙则有连萼榖精草混生其间,其他优势植物有马唐、荸荠、水红骨蛇、毛蕨、小叶海金莎等。
野姜花型
位于双连埤上埤西南侧湖畔,成群带状生长,植株多位1~2公尺之间,其下层因其块茎占据,较无其他生存空间,故呈纯族群方式。此外下埤有一小沟渠流经其中,野姜花亦是下埤优势物种,每年六月至十月为其花季。
柳杉人工林型
位于双连埤上埤西南侧及下埤南侧之人工造林的柳杉,下层植物有笔筒树、金狗毛蕨观音座莲、江某、水同木、牛乳榕,林缘有台湾山桂花、月桃、密毛鸡屎树、山香圆、三脚鳖、锐叶柃木,林下则有中国穿鞘花、毛叶鸭舌氙等。
下埤除了部分栽植水稻(一年仅一期)外,部分则是种植红凤菜、姜等旱作,其余则是荒废地,优势植物则是野姜花、水生黍、李氏禾等,少数地势低洼处则有野慈姑丛生,此外宽柱莎草、三俭草也混生其中。水稻区仅于每年2~6月有一期水稻栽植,其他则呈休耕期,休耕期则出现不少特殊之水生植物,如水虎尾、白花紫苏草、心叶母草、水蕨、鸭舌草野慈姑、水蓼、水囊颖草、水竹叶、水猪母乳,附近小沟渠常年有水,有眼子叶、水猪母乳,冬季时则出现水蓼及水马齿等植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8:3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