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拼音:fǎn),是
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攀爬山崖,也有“返回”“反对”“反面的”等义。由于古人把手心对着自己称为“正”,而人在以手攀崖时,手心与平时的状态不同,是翻转向外的,所以由攀崖引伸为
翻转。从翻转又可以引申为
掉转、
违背、
违反之义。反也可作为姓氏。
反(fǎn)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上角是“
厂(hǎn)”,“厂”是山崖之形;右下面是“
又”,“又” 是右手的最初字形,整个字形表示用手攀爬山崖。应该说“反”是“扳”的初文。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同,秦篆字形与金文相同,只是字形符号化而已。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成为现代的“反”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反”最初之义是攀爬山崖。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反字从又从厂者,厂为山石崖岩,谓人以手攀崖也......扳实反之后起加旁字。”
又《唐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并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
又《集韵》《韵会》与部版切。翻上声。《集韵》:难也。《诗·
小雅》:威仪反反。沈重读。
【写法】①“厂”从上、左包围“又”,底部齐平。②首笔平撇居上居中,竖撇从平撇撇尖起笔。③“又”,横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捺笔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笔相交于竖中线右侧,捺脚略低于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