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侵略》1938年9月3日创刊于汉口,周刊和半月刊,政治刊物,由反侵略周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编辑委员会出版,地址在汉口特三区怡和街13号,主要撰稿人有冯菊坡、朱宝贤、吴秀峰等。该刊最初为周刊,逢每周六出版,从第2卷第1期起改为半月刊,地址也相应地搬到重庆枣子岚垭盧,出至第3卷第10期停刊,于1942年1月1日复刊,继续出第4卷第1期,至于该刊的最终停刊时间、停刊原因、断刊原因均不详。馆藏最晚一期为1942年6月15日第4卷第10期。
办刊宗旨
该刊以宣传反侵略为宗旨。
栏目方向
对外为建立国际反侵略联合阵线制造舆论,报道各国反侵略战争动态;对内联络各抗日救亡组织和团体,报道中国英勇抗日的情况,宣传中国为维护人类正义和世界和平而战的意义。栏目上,该刊栏目众多,主要有社论、专载、特载、短评、时评、征求等。“社论”一栏主要刊载有关反侵略的论述,文章如《国际反侵略运动的四项基本原则》;“短评”、“时评”两栏主要刊载对国内外政治时事新闻的评论,文章如《短评:美国在太平洋应战以后》、《时评:张伯伦退避贤位》等;“征求”一栏主要刊载国际反侵略宣传的材料和文字。此外,该刊也登载一些文艺作品,如报告文学、诗剧等。
该刊以政论为主,多谈及国际政治形势,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反侵略联合战线、促进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该刊期数较多,保存较为完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刊物,我们可从中窥见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国内外政治情形、中国抗日情况、反侵略运动的发展等信息,此类文章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