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包袱
曲艺术语
反包袱借助于“刨”的手法而创造的包袱。一般情况下,相声等曲种讲究“藏底”而忌讳“刨”(过早地露底),可是在特定情况下,还必须先把事情的真相(矛盾)挑明,然后再反复强调、挖掘不协调因素,制造出笑料。
在侯宝林整理的相声《戏剧杂谈》中,首先就挑明了矛盾,一个研究戏剧五十多年的人,年龄却只有三十五岁。紧接着就突出这一矛盾,挖掘笑料。“甲:这个矛盾是可能产生的,而且是应该产生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矛盾产生的,耖看你有没有办法使它统一起来,不然的话,它就会成对立发展下去,这是个法则问题。乙:我没问你这个,我就说你三十五岁的人,怎么会研究戏剧五十多年?这帐我算不上来!甲:那好算哪!乙:你说说!甲:我研究京戏是七年。乙:对,七年。甲:我研究话剧八年。乙:啊,八年?甲:这是多少年?乙:七年.DHA.年十五年哪!甲:嗯?乙:七八一十五吗!甲:不,七八五十六哇!乙:噢,您这是乘法呀!”(春风文艺出版社《传统相声选》),这种方法俗称“刨着使”,即先“刨”后“抖”,它与一般的包袱的创造过程相反,故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9 05: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