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
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完美主义、吹毛求疵、小气都牵涉到反向形成,拥有这些个性的
强迫性人群常常怀有无意识的反叛冲动、口欲依赖有关的愿望(懒惰和贪婪),以及苛刻的自我批评。相反反向形成使他们分别表现的过度有礼和准时、工作狂般和吝啬,以及过于冷静。
由于愤怒和自我批评之间的冲突,一些强迫性的人会受到那些玩弄准时和斯文的精神变态的欺骗。真诚和深交朋友可能会因迟到或者不完美而被拒绝,因为当防御被瓦解时完美主义者会变得很生气。
反向形成主要表现的是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比如说:一个婴儿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那么他的人生性格,内心一定是孤僻的,但是这种人以后也是比较适应社会的。所谓有失必有得,失去了并不一定是坏事,得到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就是因为人的思想进化的相对高等,所以才会造成对社会应变能力的加强。
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任何事情,任何物质的存在都不是绝对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种特定的因素影响了另一个物种的存在,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会影响这个物种的改变,也许是身体,也许是性格,但是最终改变的结果绝对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反向行成,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