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调节
生物学术语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生物学)。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也可做在操作系统中起到调节功能的必要关系式
概念
反馈调节:生物学内容
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式
功能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同时也适用于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亦存在这种调节机制。
反射活动
机体在进行反射活动时,所产生的效应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达到适宜的程度,必须经过多次的反馈调节,才能达到最适效应。所谓“反馈”,在工程技术上是指自动调节系统的效应装置,把一部分效应信息反过来传输给发讯装置或传输给该系统的中间环节,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动调节系统的活动。机体内很多反射过程中,也存在着与自动调节系统相似的反馈联系。例如,在血压的调节中可看到,当某种原因引起血压上升时,对血压敏感的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就增多,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心血管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控制信息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装置,结果导致血压下降,使血压上升受到限制;而血压下降的本身又会反过来减弱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使传入冲动相对减少,这样血压就不会无限制地下降,从而使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反射产生的效应反过来减弱引起该反射的动因,从而使该反射的活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内负反馈调节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使体内的生理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如果反射的效应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引起该反射的动因,使反射中枢的活动更为加强,则称为正反馈。机体内的生理活动也有正反馈调节的例子,但较为少见。例如,排尿反射进行时,当膀胱收缩时尿流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传入冲动进入中枢进一步加强中枢的活动,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膀胱收缩更为加强;膀胱收缩加强使尿流刺激也加强,再加强中枢的活动,使排尿过程越来越强烈,直至尿液排完为止。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调节,这种调节使系统的工作更为加强,则称为正反馈,这种调节使系统的工作减弱,则称为负反馈。例如,正常情况下,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前叶引起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雌性激素当体内雌性激素水平降低时,反馈性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刺激卵巢多合成雌性激素;雌性激素水平升高时又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以,通过正反馈联系可使反射活动越来越强,直达最大效应。在病理情况下,正反馈现象较为常见,即所谓出现“恶性循环”。临床治疗中,常用药物或其他措施以中断恶性循环,使机体恢复负反馈调节的相对稳定状态
激素
性腺甾体激素的反馈调节是维持下丘脑腺垂体分泌功能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是指靶细胞激素抑制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活动,而正反馈调节则是促进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参考资料
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医学百科.2010\u5e743\u670810\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8:46
目录
概述
概念
功能
反射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