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马,读音为fǎn mǎ,汉语词语,出于《左传·宣公五年》,是以示夫妇情好,妇永不复归的意思。
解释
古礼,夫家送还新妇来时所乘之马,以示夫妇情好,妇永不复归。
反马礼,“反”通假于“返”,指送还马匹,是古代中国卿大夫等贵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郎在亲迎新娘完成婚礼以后(通常是在三个月内),将新娘来时所坐车的驾车马匹解下,送还给岳家,以示不会让妻子回娘家——不会休掉她。而新娘则要保留座车的车厢,以自谦不确信会不犯错误,不被休弃。
反马礼后来演化成“回门”礼,俗称回娘家——新妇出嫁后第三天,在丈夫陪同下(有些地方是新妇独自回娘家)返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三朝回门”。
春秋﹑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
出处
《左传·宣公五年》:“冬来,反马也。”孔颖达疏:“礼,送女适于夫氏,留其所送之马,谦不敢自安于夫,若被出弃,则将乘之以归,故留之也。至三月庙见,夫妇之情既固,则夫家谴使反其所留之马,以示与之偕老,不复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