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义
汉语词语
发乎情,止乎礼义(fā hū qíng ,zhǐ hū lǐyì)是一个文化术语
解释
诗歌由情感生发,但是情感的抒发不能超过限度,应该用礼义去节制。其目的是达到委婉讽谏的效果。“发乎情,止乎礼义”由最初批评《诗经》的理论发展成为普遍的文学创作原则,既承认人的本能欲望以及抒发描写本能欲望的需要,同时又强调要用儒家道德规范来约束指导,不能流于纯自然的宣泄,不能超越社会政治、伦理的规范。因此,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
示例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毛诗序》) (周代的史官知道政治得失的轨迹,感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叹刑法施政的严苛,吟唱歌咏自己的情思感受,为的是讽喻人君。这是通晓世事变化而怀念旧时风俗以规谏执政者的缘故。所以“变风”发自内心情感,但不超过礼义规定的限度。发自内心情感,这是出于民众的天性;不超过礼义规定的限度,这是先王教化留下的恩泽。)
不发乎情,即非礼义,故诗要有乐有哀;发乎情,未必即礼义,故诗要哀乐中节。 (刘熙载《艺概·诗概》) (不从情感中生发的,自然不会合乎礼义,所以诗歌中有快乐也有哀伤;从情感中生发的,也不一定就合乎礼义,所以诗歌的哀伤、快乐都要符合礼义规定的限度。)
参考资料
发乎情,止乎礼义.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2 08:00
目录
概述
解释
示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