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官),photogenicorgan,是多数发光动物所具备的构造。多数
深海生物具有,有照明,掠食,隐匿,信息交流等作用。
如海仙人掌和燐沙蚕,发光细胞分布于整个体表,与单细胞动物(如夜光虫等)和发光植物同样都缺乏特殊的发光器(不过夜光虫的脂质性发光颗粒称为发光细胞器)。另外发光部位属于局部的,在体外发光型中,发光装置多限于单细胞性和小形的发光腺或多细胞性的发光腺。在体内发光型中,也有具备各种辅助装置的。萤虫的发光器,系由颗粒性的发光细胞层及其背部的富有尿酸盐结晶的反射细胞层(reflecting cell)(亦称反射器reflector)所组成。所有这些都是中胚层性的,来源于脂肪体。发光器前面的角质膜缺乏色素而透明化,能使光很好地透过。在发光细胞层中,含有气管细支和神经纤维,供给发光中不可缺少的氧及传递诱发光反应所必需的神经冲动。在樱虾、萤乌贼以及发光性深海鱼类裸鳁、狗母鱼等,多数是表皮性的,但具有同样构造的发光器,并在前面有角质性水晶体层,背面有发达的色素层,颇似光感受器的眼睛。这样的发光器,在樱虾尾足上
左右具有1对,乌贼和鱼类分散在体表一侧。蓬莱箭鱼(Chauliodus emme-las)的一种,具有像虹彩器那样的发光装置,受神经的控制,由于它的开闭而产生发光效应。在发光鱼类中,除深海鱼以外,多属于细菌共生发光。与上述在外观上相似的发光器内,有
发光细菌(在松球鱼的下颌发光器中有Vibrio monocentris)共生。也有的共生发光器在机体的深部而间接产生照明效应,乌贼类也存在共生发光。在深海鱼中如燐砗也有,通过虹彩肌的神经支配,来控制发光效应的;另一方面也有的没有神经分布,全靠激素进行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