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创刊号上说明本刊的宗旨、性质等方面的文章。它是编者在读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编辑创办该报刊的“宣言”,因而有助于读者对报刊的了解,能帮助报刊迅速扩大影响。发刊词有时为了显得别致一点,也称“见面的话”、“开篇絮语”、“致读者”等。
写法
发刊词在写法上,可以百花齐放:或
明白晓畅,如晴川丽日;或含蓄深沉,如林海云涛;或激情磅礴,如大江东去;或舒徐婉转,如幽兰飘香……这种不同的风格,和报刊的性质有关,和特定的时代气氛有关,也和编者的审美情趣、精神气质有关。但不管以什么面目出现,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介绍本刊(报)的性质; 第二、阐述办刊(报)的宗旨; 第三、明确读者对象; 第四、宣布办刊(报)的方针; 第五、提出关于稿件方面的要求和对作者、读者的希望。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有所创造,突出特点。一个报刊要有自己的个性,在发刊词上就要体现出来。所以,发刊词写法要因刊而异。为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发刊词除了旗帜鲜明、富有个性之外,还应注意态度的诚恳,要让读者有亲切感。
例子
中国青年报
2011年,中国青年报的版面中增加了几个新面孔,今天和广大读者见面的“成长”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中国青年报最年轻的版面。不是因为她的创办时间最短,而是因为她的读者对象定位于青年人中最年轻的一个群体——中学生。
对读者的广泛调查显示,中学生是阅读中国青年报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不少中学生以及教师、校长都希望,在中国青年报上应该有一方属于中学生的天地,有一个让中学生相互交流以及和师长沟通的平台。所以,这是应读者要求创办的版面。
同时,这也是服务中学生成长的版面。在这里,既有引领人生的社会偶像也有自我激励的身边榜样;既有对前途的规划指导也有对学业的答疑解惑;既有成长的烦恼也有青春的张扬。
这还是一个有趣又有用的版面。我们希望这个版上的内容轻松明快好玩可读,但同时还要传达一个潜台词:帮你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将来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要办这样一个版面,我们也很忐忑。我们的采编队伍,最年轻的也是“80后”,把握“90后”中学生的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心灵,不是易事。
正因如此,我们恳切地希望读者给我们提出批评建议,给我们来信来稿。
让我们一起努力搭建好这个成长的平台!
南方周末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头,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紧握自己的心事。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小,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而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在你的指尖悄悄流动,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里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在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言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 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的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的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祝愿阳光打在所有人的脸上。
法治中国30年
“法治中国30年特刊”今日诞生,此后半年间的每个周日,它将在这里亮相。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法治中国30年特刊”的时代背景与主题;品味法治中国成长变迁,这是“法治中国30年特刊”的纪念视角与内容。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开辟新时代。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而言,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同样就此启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于“巨大成就”,2008年2月28日首次发布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总结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学者给出的解读是:一个成长中的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一个在今天看来,已是普及化的主张、理念,当年却是经历了一番讨论。要人治!要法治!法治加人治!都是一种观点;用法制还是法治?同样有着诸多争议。
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法治。依法治国,这一个必然的选择,其起点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还是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9年的中共中央第64号文件到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的历史性总结,再到1982年宪法,基于这样四个标志性事件,法学家李步云坚持“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应该是从1978年开始的”。
1978,注定也是“法治中国30年特刊”的纪念、梳理与总结的起点。
实践产生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遵循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使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必须把法治建设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既注意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不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把法治建设的基础放在制度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上。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梳理历史,指引未来。从来两者并行。
30年法治中国的一点一滴,其后
中国法治的一招一式,“法治中国30年特刊”不敢有遗!
大学生村官论坛
庚辰初春,百艳吐芳。伴随着吹绿陇东大地的习习春风,由市委组织部主办、西峰区委组织部承办的内部交流刊物《大学生村官论坛》(双月刊)创刊了。这是我们送给全市大学生村官的一份新年贺礼,她倾注着关爱、寄托着希望、期待着收获。
《大学生村官论坛》,是春天律动的新生命,是服务“大学生村官”的新平台,是展示年轻村官创业成长的新载体。我们为之耕耘,为之祝福,期待广大读者的关注、支持,期望她与大学生村官一起茁壮成长,一起创造辉煌。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生的词汇,代表了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无限的年轻基层干部群体,是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壮大,无疑会给小康社会建设、庆阳的新农村建设,注入鲜活的血液,带来无限的生机,也将会成为干部队伍极富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人才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关爱。
按照中央五年选聘十万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的总体部署,我市已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标。全市100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中,肩负各级党组织的重托,满怀壮志,扎根“三农”,用青春服务山乡,用智慧发展农村,用汗水浇灌理想之树,用真情谱写辉煌人生。他们所到之处,青春之花竞相绽放,农村发展活力倍增。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的社会群体,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个体,思维活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面对崭新的成长环境和艰苦的工作,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需要交流沟通的载体,需要展示风采的平台。我们创办《大学生村官论坛》这份刊物,就是以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成长、成才”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成长的园地、一块精神的领地、一个生活的乐园。在这里,他们可以交流信息、学习新知,探索理论、展示才华,倾诉情感、畅想未来,丰富精神、活跃人生;在这里,他们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近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支持他们。
众星捧月月更明。我们真诚希望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这个载体,架起一座社会各界与大学生村官互知互通的桥梁,在大家的倾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让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让这个群体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之花。
愿这份新生的刊物办出风格,办出特色,办出品位,与大学生村官一起见证我们这个充满朝气的时代!
明报月刊
只有独立的意见,才有它的尊严和价值。
华裔学人散处全世界各地。在相互的通讯之中,许多人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希望有一本独立的、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中文刊物,来发表大家的意见,交流朋友们的感想和看法;也希望这本看完能客观地报道各地华人社会的真实情况,不要作任何偏袒的或恶意的宣传。
《明报月刊》是
亚洲、
欧洲、
美洲许多华人文化界朋友们探讨商量了三四年之后的产物。经过了长期以来的通讯商酌,这本看完终于面世而和广大读者们相见。所以叫做《明报月刊》,只不过因为这本刊物由《明报》负担主要的经费、主要的编辑与发行工作。但这本刊物的主干人物,却是亚、欧、美三洲的文化人。我们热切希望,这本看完能作为海外华人沟通心声的一个桥梁,更希望海外同胞们热心地给予支持。
这是一本以文化、学术、思想为主的刊物。编辑方针严格遵守“独立、自由、宽容”的信条,只要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好文章,我们都乐于刊登。对于任何学派、任何信仰的意见,我们绝不偏袒或歧视。本刊可以探讨政治理论、研究政治制度、评论各种政策,但我们绝不做任何国家、团体或个人的传声筒。我们坚信一个原则:只有独立的意见,才有它的尊严和价值。任何人如对本刊所发表的文字感到不同意,我们都乐于刊载他的反对意见。《明报月刊》希望成为一个辩论和探讨问题的园地。并不是它已经有了一套信念,因而借这个看完来加以阐述和宣传。
散处各地的华人们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无法经常阅读到一般有价值的文章和资料。《明报月刊》愿意负起这个任务来,每月辑录数百种中文报刊中有参考意义的文字和资料,供给读者。好文章,那是“奇闻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意思;资料和事实,是为了读者们的方便,使它能置于案头,一索即得。
为了求读者群的广泛与普及,在学术性与思想性的文字之外,我们也刊登一部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字。今日学术界分工精密,专家学者所钻研的,往往只是一个极小的部门,其尖端处若非本行中人,就无法了解。我们当然不拒绝发表华人学者在学术和科学上的精心创见,但也十分欢迎深入浅出的解释性文章。
新,年轻,现代化,多彩多姿的变化和改革,那是我们在编辑上所企求的精神。我们重视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认为那是全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宝贵的遗产。但是世界交通日益迅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我们以本刊的重大任务之一,是介绍世界上最新的思潮、重要的创造和著作。我们对中华文化决不妄自菲薄,篇幅中的一部分,将用来探讨和介绍中华文化,另一部分,将着重于赶上这个崭新的时代。
《明报》有一个副刊《自由谈》,经常发表各方面的文章和来信,还颇能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个副刊剔除“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八个字作为编辑信条。有容,那是门户开放,对任何一种意见都不歧视;无欲,那是说我们绝不企图由此而追求私利,除了读者们的支持之外,觉不接受任何方面的津贴和影响。由于我们识浅学陋,才疏力弱,报纸距离“大”和“刚”的目标还很遥远,但这是我们一贯的理想,也始终在这样坚持着。如果本刊和《明报》有什么共通之处,我们只希望,在全世界亲爱的华人朋友们的支持之下,我们也始终不渝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独立不倚是一件艰难的事,有时不自觉地会看法偏颇,有时会感到难于抗拒这一种或那一种的压力。但如果海外的朋友们共同对或则个小小的事业感到兴趣,那便是一股力量,能纠正我们的错误,能帮助我们抗拒压力,使这本刊物永远走在大家所赞同的正确道路上。“中立而不倚,强哉矫”,那本来是强者的事,但人数一多,非强者也能成为强者了。
参考资料
发刊词怎么写.发刊词怎么写-360问答.20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