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以抒情是战国时屈原的美学观点。指文学创作者本人对黑暗现实批判与反抗的真挚感情。屈原置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社会,内心深郁愤嫉之情,于是发出“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的呼告表明诗歌创作的动力与目的,即诗赋不仅可以“陈志”,还应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愤激的反抗,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这种文学创作论不同于传统“温柔敦厚”、“美刺”规范以及“中庸之道”的儒家正统文学观,丰富了春秋以来“诗言志”的观念,突出情感在诗赋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抒情”、“言志”统一起来。
情”和“志”亦可相通,“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箢而莫达”(《思美人》),为西汉司马迁“发愤著书”和晋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论说的先声,亦为中国古代诗文创作尚情理论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