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型植物,就是当土壤和空气潮湿时可以直接吸水,空气干燥时,植物体内水分迅速蒸腾散失,全株呈风干状态,但
原生质并未淤固,而是处于休眠状态。有的种类能忍受风干数年之久,一旦获得水分,立即恢复积极的生命活动。主要为
低等植物及
苔藓。如许多藻类、
地衣、
紫萼藓。
维管植物中主要有囊泡苔(Carex physodes)、
卷柏和极少数岩壁上着生的
有花植物。
旱生植物通常是指在干旱地区还能保持体内水分,用来维持生存的植物,自身多通过形态或生理上去适应环境。耐旱型植物也属于旱生植物。没有动物可以永久地生存在万分险恶的环境之中,而植物却可以。它们能生长在冰冷的两极荒地;它们能在山上扎根,哪怕白天日照强烈,晚上严霜覆盖;它们能生活在地底下,仅靠探出地面一缕小小的叶尖吸收阳光;它们还能靠储存水分,在荒芜的沙漠生存。
耐旱型植物这些植物一般具有细胞体积小、渗透势低和束缚水含量高、气孔和角质层阻力大、根系发达等特点,可忍耐干旱逆境。植物的耐旱能力主要表现在其对细胞渗透势的调节和细胞膨压的维持能力上。在干旱时,细胞可通过增加可溶性物质或肉质化(如茎)来改变其渗透势。膨压则通过渗透调节,增强细胞壁组织弹性以及使细胞体积变小来维持,从而避免
植物细胞和组织脱水。“复苏植物”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类植物能够耐受极度脱水,而又能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完全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一种锈状黑蕨能忍受5d相对湿度为0的干旱,胞质失水可达干重的98%,而在重新湿润时又能复活。苔藓、地衣、成熟的种子耐旱能力也特别强。
对于耐旱性植物来说,能够忍受长时间没有水的问题,就沙漠
仙人掌类植物来说,原产干旱或
半干旱地区的仙人掌类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温的作用。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失。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通常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正是这些形态结构与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类植物具有惊人的抗旱能力。
对植物种子或幼苗预先进行适当的干旱处理,可提高其抗旱能力。如将
小麦种子在20℃下吸胀萌动,然后风干,如此反复进行三次,再播种。经干旱锻炼的植株,原生质亲水性九在干旱时能保持较高的合成水平,提高了抗旱性。农业生产上已用多种锻炼方法,如“
蹲苗”,“搁苗”和“饿苗”等,都很有效。
磷肥、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性。磷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钾能改善
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增加原生质含水量。氮肥的施用应适量,过多会引起枝叶徒长,蒸腾失水多,过少植株瘦弱,抵抗干旱的能力差。微量元素硼,铜等也有助作物的抗旱作用。
近年来农业上或试验中有使用
生长延缓剂,
抗蒸腾剂来提高作物抗旱性的趋势。抑制型植物激素ABA可使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失水,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CCC)、B等能增加细胞的保水能力。
耐旱型植物,在沙漠较常见,如
长穗柳(Tamarix elongata) 、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紫杆柳(Tamarixandrossowii) 、
短穗柳 (Tamarix laxa) 、新疆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白麻(Poacynum pictum) 、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
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 、
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 、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wwalskii) 、
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