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法是指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或全身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给药程序
【目的】通过口服给药,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
生理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 病人的
口腔、吞咽情况等病人是否具备所服药物的有关知识 。
【计划】用物准备:药物、药匙、乳钵、研锤、量杯、滴管、药杯、纸巾、纸片、小水壶、小药牌、服药本、发药盘
病人准备: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环境准备:备药环境清洁、安静、有足够的照明。
【实施】备药:准备好用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备药顺序是固体→
水剂→油剂。根据药物剂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固体药物用药匙、液体药物用量杯;药液不足1ml时须用滴管15滴为1ml ;备好药后,再次查对。
发药 :在床旁再次查对正确无误后,将药物分发给病人,服用后收回小药杯;对服药有困难的病人应协助服药
发药后的处理:药杯
消毒处理清洁发药盘、发药车;整理药柜。
【评价】
健康教育
●健胃药要在饭前服用。
●帮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对
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
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应用吸管服用,服药后应漱口。
●服用某些磺胺类的药物服用后应大量饮水:
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服后宜多饮水,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
●强心甙药物应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强心甙类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服前应先测脉率、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果脉率低于60次/分或脉律不齐,应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
中药服用也要根据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服用。
特殊取药方法
●药液不足1ml用滴管吸取,以15滴为1ml。
●油剂药物的取用
●片剂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拿。
优缺点
优点:
1、给药方式简便。
2、不直接损伤皮肤或黏膜。
3、药品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相对较低廉,故能口服给药者不首选
注射给药。
缺点:
2、吸收较慢且不规则,药效易受胃肠功能及胃肠内容物的影响;
3、某些药物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作用;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胰岛素口服易被破坏而失效,只能
注射给药。
药物服药时间
口服药可因剂型不同而影响其
生物利用度。胃排空的快慢和胃酸浓度等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应根据病情,用药的目的和药物吸收快慢决定服药时间,如空腹、饭前、饭后、睡前等。
●空腹给药:要求药物充分吸收,奏效快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空腹服用。因为
空腹时胃和小肠内基本无食物,服药后不会受食物干扰而影响吸收,使药物能保持较高浓度,迅速发挥作用。
●饭前服药(饭前30分钟):健胃药、稀盐酸、
胃蛋白酶等药物,在饭前服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抗生素类药物,饭前服用因无食物干扰可使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提高。
●饭后服药:胃中有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凡是助消化的药物以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均宜在饭后服用。如硫酸亚酸、
阿斯匹林等都对胃粘膜有刺激性,易产生恶心呕吐。故在饭后服用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刺激性。
●睡前服药(睡前30分钟):
催眠药诱导入睡,应在睡前服,如安定、安眠酮等。缓泻药如
酚酞、
液体石蜡油等也在睡前服用,服药后于翌晨即可排便。
临床问题
●原因分析: a、食道阻塞。 b、口咽或食道干燥。c、病人体位不当。d、药物不可口。
●护理措施: a、改变药物型态,利用研钵与杵碎磨药物。 b、协助病员改变原有体位。 c、吞药前先湿润口咽。 d、在不影响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可将药物混合于果汁或汽水服下,或将药物放于舌根处,此处味蕾数少可减少异味的感觉。
●原因分析:a、病员为过敏体质,对此药有过敏反应。 b、药物变质或不纯。
●症状观察:局部或全身有皮疹或荨麻疹,发热。严重者可有
剥脱性皮炎或
休克症状。
●护理措施:a、立即停止给药并保存药物。 b、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于抗组织胺药物。c、若有
严重过敏反应,并有全身症状应立即平卧,给予
吸氧,观察
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支持以降低病员的恐惧害怕。准备急救用品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