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甜
病症名
病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
解读
口甜亦称“口甘”,指口中自觉有甜味。最早见于《内经》。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中医应用
一、病因病机
1、脾胃积热、脾胃湿热
二者常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湿热,发为口甘;或因感受天之湿热,蕴结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而口甘。热偏重者则为脾胃积热,湿偏重者则为脾胃湿热。
2、气阴两虚
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为口甘。
二、分型论治
1、脾胃积热
临床表现:口中发甜,口干欲饮,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而燥,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
方药:轻者用泻黄散,兼有腑实者,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2、脾胃湿热
口淡而甜,纳呆食少,胸脘痞闷,口中粘腻,肢体困倦,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根据证情可选用平胃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化裁。
3、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口甜,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胀,大便不调,舌干稍红,苔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养阴。
方药:可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兰香煨葛根,亦可用七味白术散加山药、石斛、莲子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2:21
目录
概述
解读
中医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