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细
民间乐器
口细是撒拉族唯一保存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它小巧玲珑,长不过一寸,重不到一钱,在古今中外的各种乐器中,大概要算是体积最小的一种了。
乐器简介
“口细”长不到0 . 5 厘米,重不到0 . 0 5 克。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 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黄铜片, 尖端弯曲。含入口中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用指弹拨发音,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调节音量、掌握音 符。其音量极弱,即使隔门都很难听见。音符起伏、跳动也不太大,但听起来却十分悠扬缠绵,如泣如诉,动人心弦。
“口细”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乐器。尤其是妇女更是爱不释手。在过去,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 撒拉人特别是妇女弹唱歌舞被视为非法,唯独吹弹“口细”不受任何制约,并颂其美,民间对此有着这样的传 说。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胡才,双双阵亡于沙场,其母法蒂玛(先知的独生女)悲伤至极,哭得嗓子哑了,泪水干了,便以“口细”代替,倾诉失子之痛。所以,撒拉人吹弹“口细”非但不忌,反当“圣行 ”而遵行。  过去,撒拉族男人们常因徭役支差,扳筏经商,从 戎出征而远离家乡,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 深夜人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相聚一起,尽 情吹弹“口细”,使满腔的忧愁、焦虑、思念。一泻而 出。随着岁月的推移,“口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聊 以自慰的伴侣。它以其悦耳动听的音质,倾诉着撒拉人 的喜怒哀乐。今天,“口细”还是 青年男女们倾吐爱 慕之情的主要媒介之一。
乐器制作
“口细”的构制十分简易;一根火柴杆粗的红铜(或白银)铸成马蹄形状,中间嵌一根极薄极细的黄铜片,尖端变曲。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中用指弹拨发音,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调节音量和掌握音符。其音量微小得隔门难闻,音符起伏、跳动也不甚大,但听起来低回缠绵,如泣如诉,扣人心弦。
相关传说
撒拉族人民喜欢吹弹“口细”,妇女们更是爱不释手。在旧社会,封建礼教禁锢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锁闭了人们的歌喉,撒拉族人民弹唱歌舞被视为违教非法,遭到指责和禁止,轻则罚款罚物、鞭打杖笞;重则倾家荡产,驱逐外乡。但唯独吹弹“口细”却不受任何制约。对此,流传着一段美妙的传说:
早先,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山、胡才,双双阵亡在沙场,其母(先知的女儿)法蒂玛悲伤极了,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声音全哑了,泪水全干了,便以“口细”代替,倾诉满腔的苦衷。所以撒拉人吹弹“口细”非但不忌讳,反当“圣行”遵行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撒拉人吹弹“口细”,其意境更为深广隽永。旧社会,当男人们因徭役支差、扳筏贩商、从戎出征而远离家乡时,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夜阑人静,她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在炕头上、院落中、桃树下、被窝里,偎头摩肩,尽情吹弹“口细”,满腔的忧愁、烦闷、焦虑、思念,一泻而出。久而久之,“口细”就成为人们聊以自慰的伴侣,随身携带,因而流传愈来愈广。如今,吹弹“口细”又添上了一层艳丽的色彩,成为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一种媒介。人们中间流传着撒拉赛西巴尕和阿娜红花姑吹弹“口细”而结缘成亲的一段动人故事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8:05
目录
概述
乐器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