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病是一个病症名称。
概述
口齿均为接近体表,并与体表相通的官窍,其产生的病变可以通过外用药而直达病所,具有简单实用、疗效可靠的优点。常用外治法如下:
方法
(一)清洁法
清洁法是选用清热解毒收敛的药物配制而成的药剂外用,以清洁、冲洗官窍内的脓液、分泌物及痴皮,收敛疮口,并有利于其他外用药的吸收。本法主要适用于治疗官窍内流脓、溃烂及结痴性病变,如脓耳、耳疮、旋耳疮、鼻疮、鼻稿、喉痈、口疮、牙宣等。常用药如蛇床子、苦参、黄柏、如意花叶等,水煎外洗;临床上也常用1%~3%双氧水、3%小苏打滴耳液外洗.
(二)滴药法
滴药法主要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收敛除湿,或润燥开窍类药物配成药液,用来滴耳或滴鼻,以达到清热解毒,收敛除湿,消肿止痛,润燥通窍之功效.常用于耳窍或鼻窍病证,如耳疖耳疮、脓耳、鼻塞、鼻搞、鼻渊等。常用制剂有黄连滴耳液、七叶一枝花酒精、肉从蓉滴鼻液、麻黄素滴鼻液、复方薄荷油、3%硼酸酒精滴耳液等.
(三)吹药法
吹药法与滴药法作用相似。本法常选用清热解毒、收敛燥湿、祛腐生肌类药物研成极细粉末,用喷粉器将药粉吹入病变部位,以起治疗作用。常用来治疗耳疮、旋耳疮、脓耳、喉痹、口疮、牙宣等病证。应用本法前,必须先将病变部位的脓液及其他分泌物清洗干净。吹入的药粉要精细,不宜吹药过厚.鼻内粘膜较敏感,一般不宜使用本法。
(四)含漱法
含漱法主要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水煎取液或配制溶液含漱.主要用来治疗咽喉、口齿的红肿疼痛及口疮、口臭等病症,及咽喉和口齿病手术前后。常用漱口制剂有漱口方、蜂房汤、口泰、朵贝尔氏液、生理盐水等。
(五)含化法
含化法为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是将药物制成丸或片,含于口内,慢慢含咽,使药物较长时间浸润于口内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口腔、咽喉病证,如口疮、牙宣、咽干咽痒、咽喉肿痛、声嘶等。常用药剂有六神丸、金鸣片、牛黄益金片、四季润喉片、华素片、清音丸等。
(六)涂敷法
涂敷法是指用水或油或醋,调药末成膏状或糊状,直接涂敷患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结排脓,或引火归元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耳疖耳疮、耳廓痰包、鼻疖、鼻疮、喉牙宣等病证。常用药剂有黄连膏、芙蓉膏、青黛散、黄柏散等。
(七)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法有二:一是蒸气吸入;一是超声雾化吸入。蒸气吸入即取适量药物,煎煮时,将蒸气吸入鼻腔或口咽部以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慢性咽喉病、慢性鼻病及风寒性咽痛、鼻塞。超声雾化吸入即利用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变成气雾吸入口咽部,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可根据疾病性质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药物。如治疗虚性或寒性疾病多选用芳香辛散、温补祛邪的药,如细辛、紫苏、香蕾各10g煎煮蒸气吸入.如治疗急性热病或虚火性咽喉病多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主的药物,如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薄荷、当归各10g,煎煮过滤沉淀后雾化吸入。
(八)刺破排脓法
刺破排脓法对已成脓的痈肿或积脓病变刺破排脓,以驱邪外出,加速痈肿消退,以利病证早愈。常用器械有消毒三棱针、小尖刀等。操作上选择痈肿最高点,有波动感而又浅薄处,轻轻刺入或切开,不要刺入过深以免伤及内部肌肉和血管。常用于治疗耳疖、喉痈、牙痈等病证。
(九)络灼法
烙灼法是应用加热烙铁或化学药液小拭子烧烙或点灼于局部病变部位,具有消肿散结、止血敛疮之功效。如用烙铁烙治肥大的扁挑体,或用药物点灼鼻腔内小出血点,用电烙肥厚的下鼻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