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汉墓
安徽省淮北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汉墓,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古城行政村孙楼自然村北300米处。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历史背景
1943年春,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偕助手2人,在古城村东发掘3冢,均为砖室基。出土并运走一批汉代文物,主要有铜博山炉、铜印、铜镜和带钩等。
1992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潍溪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抢数性考古发掘。
墓群格局
古城汉墓墓葬区东西150米,南北20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由北向南,较有规律的排列9座坟墓。基群周围都是开垦的农田。其中最大的坟土堆高8.3米,周长57.2米,小坟土堆高2.8米,周长26.1米。墓区内散布瓦片、砖块和灰陶片,整个墓群保护完好。
砖室墓东西长16.3米。该墓由对称的两甬道及前、中、后3个墓室,共8个单元组成。汉墓的墓顶高达3.8米,为东西走向,前中后对称有6间墓室、砖石结构,全为砖券,覆斗形番顶结构,墓壁用白粉勾缝,南北室有拱门相通,大青砖铺底。中间有两个券门相通。其南侧甬道、后室及北侧中室有壁龛。双扇石门均刻有铺首衔环及凤鸟图案。墓砖大多为素面,少数有纹饰,墓顶用白灰涂刷。在第一个南北室相通的券门顶部一块砖的立面上有求书阴刻“光和五年”纪年文字,文字似在青砖烧结前所刻。
画像石墓共有12室14个单元,该墓以石条为框架,项部及墙体均用花纹青砖砌筑,墓道西向,10面画像石刻,总长度15米,由1条墓道、2个甬道、2个前室、2个后室、8个耳室组成。以花砖铺地,石门上刻凤鸟和铺首衔环图案,门额刻有双龙穿壁。甬道及前室的横梁上雕刻有画像,内容为珍禽异兽,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足鸟、象、开明兽等,北前室墓顶中央的石板上,用阴线刻一太阳图形,内用朱砂填涂。
文物遗存
古城汉墓共出土铁器、铜器、石器、陶瓷器等文物100多件,其中龙首西、铁六边形器、铁镜形器、石灯形器在安徽出土的汉墓中较为少见。
历史文化
未从卫霍戍边防,吏治不闻绘锦章?
堆土成坟冲斗府,汲水筑室入泉乡。
秦砖为壁天工巧,汉玉铺阶墓道长。
何来光和标历史,昏鸦老树伴夕阳?
研究价值
古城汉墓的一号墓室内的砖壁上发现有“元和五年”,乃东汉章帝年号。二号墓末发现纪年砖,故该墓为东汉大型墓葬而不是樊哙墓。该墓的发掘,对研究中国汉代古墓葬的建筑和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古城汉墓画像题材虽较单纯,但雕刻细腻,运用了减地、线刻、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保护措施
1998年5月,古城汉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古城汉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古城汉墓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古城行政村孙楼自然村北300米处。
淮北市人民政府——胜利大道 ——G343——古城汉墓
参考资料
古城汉墓.淮北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21:51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墓群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