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营村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广宗县毗邻,西与曲周县交界,北与曲周、广宗、平乡接壤与两市(邯郸、邢台)五县(邱县、曲周、广宗、平乡、威县)交界。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27101人,乡政府驻古城营村西,距县城12公里。
历史沿革
旦寨明清时属德仁乡六里。
抗日战争时属广曲县五区。解放前后先属邱县四区,后属二区。1953年建旦寨乡。1958年8月后属曲周县河南疃公社。1962年3月称邱县旦寨公社。1984年改为旦寨乡。1996年初,
古城营乡并入。2006年改名为古城营乡。
中西部有老漳河、支漳河、五分干渠纵贯,中东部有六分干渠,宋八疃渠、合义渠南北穿过。地势东南、西南较高,中、北部较低,均为潮土间少量盐化土壤。
古城营村地处古黄、漳河流域。据《地理今释》、《通典》、《文献通考》、《水经注》等史书记载,远在公元前2280年前,此域就有先人依水谋生,沿河定居,狩猎农耕,繁衍生息。夏时,古城营已有集市,为县内第一集市,啸父曾在市上补履多年。商代在古城营北黄河东岸建巨桥仓,周武王克纣后,曾开巨桥仓发粟救济灾民。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县境置平恩侯国,辖3000户,12821人。据考,当时村落有南辛庄、段寨、申儿寨、邱城、张村、聂山固、雨(禹)庄、布固、大省庄、南营、古城营、花台、漳逯、石佛寺、大河套、小河套、黄河套、小屯、临河、香城固、西留善固等。之后,或因境域并析,或因天灾人祸,人口时增时减。元至元二十六年(1259)立丘县时有2700户,10,229人。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起兵北平,号“靖难之师”,境民残遭杀戮,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无人烟”,燕师两掠邱境,村庄毁去十之八九,人口大减,所剩不足千人。明洪武年间,曾从山西大批移民,新建村有:留固、常屯、南寨、大槐树、潘坡、陈村、城角、潘官寨等。永乐二年(14134)后,移民所建村有:褚庄、孝固村、鲍庄、波流固、柳辛庄、沙辛庄、花台、韩庄、宋庄、礼村、镇东堡、南营、贺堡、李二庄、百户寨、郭庄、枣园、马庄、阎村、路庄、李庄、辛集、孟村、枣坡、王省庄、杨省庄、南辛店、高庄、倪宋、刘保庄、司家寨、布寨、孟固、尹庄、元东堡、梁二庄、姚四头、孟二庄、张庄、谢里庄、坞头、贺寨、谷庄、马兰、傅辛庄、石彦固、周庄、登云寺、旦寨、八郎寨、东庄儿等。从明初到现在人口数量时有增减。古城营境内人口的源流大体上由4部分构成:一是原籍人(甚少几乎为零);二是山西、山东等地移民的后裔(山西居多);三是灾年逃荒要饭或经商落户,四是建国后工作分配或因婚迁入。
古城营北侧黄河之上有大梁横水,史称巨桥,为中国古代第一桥,(古城营村于城角村相交处)黄河东岸为巨桥仓,(城角村西)桥侧置有离宫别馆,古有“巨桥发粟”之说。村南500米“邢伦墓”据专家考证,此系明代邢伦墓,邢伦系该县古城营村人,明朝正德年间经科考后被录用为山西赵城知县,其间以廉政有才著称,后晋升为山西太原府同知,后升为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卒于任上。“邢伦墓”另有一通墓碑和石马、石羊各一对,墓群计有墓葬30余座。除一只羊无头外其它保存完好。后出土一块石匾刻有明代亲王等来此祭奠碑文,对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2004年因被盗,流落他乡,汉高祖六年,封郦商为曲周候,置曲周候国,治今古城营,比邱县建制早130多年。自汉至宋元祐四年,历时1290年,为曲周县治所,后属平恩县,称北营集。辖区内历史上有名的“许由故里”、“清官程骏”、“邢伦墓”、“庄户顶文化”、“破釜沉舟”、“两汉周侯国古城遗址”等历史人物和遗迹。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78,936亩,全乡主要以“两白一绿”主导产业为支撑,建有羊业示范小区2个,羊业示范村5个,全乡羊存栏达7万多只;引进优质棉繁育基地2000亩,棉花总种植面积7万多亩;连续两年造林70多万株。辖区内的漳逯五金工业园,总占地面积3000亩,已列入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入驻企业达5家,年产值达9000万元;投资1000万元,古城营大型专业化农贸市场,可容纳入市商家达500家以上,现已初具规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古城营,一切都能赢。
交通情况
乡域交通以大牙线、邱旦(寨)公路为主干线,与之相连的106国道纵穿南北,邯临(邯郸-临清)公路横贯东西,东依京九,西近京深高速,南临309国道,北接邢临高速,距石家庄机场、济南机场、郑州机场车程约2个小时,距邯郸只有75公里,内接外连,四通八达。有乡办中学1所,乡中心校1所,联办小学6处,农村信用社1处,乡办医院2所,乡文化站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