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亭,又名古大槐树处,是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景点,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
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
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
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据史料记载,第一代大槐树为汉代所植,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紧挨广济寺,所以人们称它为广济奇槐,但由于它离被誉为山西“母亲河”的
汾河很近,又年代久远,在清
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汾水冲毁了,所以只能以碑代树。碑亭虽不大,但它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雕刻图案有五福贺寿图、喜鹊登梅图,还有传说中的三皇:
天皇、
地皇、
人皇。中间手持八卦的就是天皇
伏羲;左边手持火种的是人皇轩辕氏,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黄帝;右边身穿绿叶的就是地皇神农了。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
意思:迁民先祖当时穿着破烂的衣服,驾着柴车,移民垦荒,开基创业,实现了中原的复兴。我们大槐树后裔更应该铭记先祖的功德,继承先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振兴中华。(当年正是有了移民先祖的勤恳劳作才有现如今移民后裔的殷实富足,山西的陈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当年移民先祖到了新的居住地,不仅把山西制作陈醋的手艺发扬光大,也使得山东一带的人都可以品尝到正宗山西陈醋)。
石碑背面的《重修古大槐树碑记》是由古大槐树遗址重建者之一的贺柏寿所题写,碑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古大槐树遗址的重建过程。碑中记载,自洪武年间移民开始,洪洞就成了每次移民的聚集地,洪洞人也就成了每次移民的主要参与者,遍布华夏大地的移民后裔,因种族之念而眷怀乡井,贺柏寿曾经到过燕、赵、齐、豫等省,每每与士商交谈,说到他是洪洞人后,他们都殷切地说“那是我的老家啊!”,他的好友景大启和刘子林为使大槐树后裔能有寻根祭祖之所,于是就招集当地的商绅集资修复了古大槐树遗址,在修建过程中虽略有波折,但参与者无不尽心竭力,奋勇当先,终于完成了这一功德千秋的工程。如果不是因为大槐树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就不会有百年前的重建,如果不是有这些重建大槐树遗址的有功之臣就不会有今天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