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双边鱼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南海的鱼类
古氏双边鱼(学名:Ambassis kopsi)为双边鱼科双边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可做为食用鱼或观赏鱼。
外形特征
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双边鱼科双边鱼属,最大体长可达10.2米。体长为体高2.3—2.5倍。眶前骨上下缘均具锯齿。间鳃盖后下角有数锯齿。第一背鳍2—5鳍棘鳍膜上端黑色。系体短小的海洋小鱼,无经济价值。
生活习性
属于底层洄游型鱼类,一般在沿海和咸水水域,有时会游到淡水水域。主要食用无脊椎动物。背鳍Ⅰ(向前棘),Ⅶ,Ⅰ-10;臀鳍Ⅲ-8—9;胸鳍15—16;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25—26,2—3/6—7。体长44—71毫米。体长为体高2.3—2.5倍,为头长2.7—3.1倍。体近椭圆形,侧扁。头小,背部微凹,头长为吻长4.5—6.2倍,为眼径2.6—3倍。眼大,侧位而高,眶前骨狭,具双重锯齿边缘。口小,两颌牙绒毛状。犁骨、腭骨具绒毛齿。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下缘具双层锯齿边缘。第一鳃弓上鳃耙细而密,最长鳃耙为眼径的1/2,鳃耙数7—10+20一22。体被薄圆鳞。背鳍前至眼间隔处有鳞8—9个。颊部与鳃盖部被鳞。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有一深凹陷。背鳍前有一向前平卧棘,背鳍棘尖锐,最长鳍棘长于最长鳍条。臀鳍较短。胸鳍中等大。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其末端达到肛门处。尾鳍分叉。体银白色,背鳍棘第2—4鳍棘膜间有一黑色斑点。
背鳍Ⅶ,Ⅰ-9;臀鳍Ⅲ-9—10。背鳍前鳞10—11。体长为体高2.3—2.5倍。眶前骨上下缘均具锯齿。间鳃盖后下角有数锯齿。第一背鳍2—5鳍棘鳍膜上端黑色。系体短小的海洋小鱼,无经济价值。分布于中国南海。
种群分布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
参考资料
Ambassis-kopsii.fishbase.2013-06-10
古氏双边鱼.动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0:04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