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深入古琴世界的经历和体会。它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更有关于古琴之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相互关联,甚至是我们应当怎样生活的解读。
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竞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仿佛这乐器是铜做的而不是木制的。在以后的很多年,正是这音色让我入迷。从最轻弱细腻的泛音——如寺庙屋檐下的风铃——到浑厚低音颤动的深沉。
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2006年书一出版,即获得当年
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国热、古琴热。 2009年冬天,77岁的林西莉把她的《古琴》带回了中国。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在中国学到很多,我很高兴能用这本书来回报中国。”
林西莉,瑞典文的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教授、作家、摄影家和汉学家。1961-1962年在
北京大学读书,同时在
北京古琴研究会学习古琴。师从王迪等人,并得到
管平湖、
查阜西等著名古琴演奏家的指导。1971年起在瑞典担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
瑞典电视台做有关
中国语言的节目。曾数十次访问中国。现专心研究
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1989年出版《汉字王国》,深受关注;2006年出版的《古琴》,是她的又一部耗费多年心血的精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