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江苏省常熟市传统音乐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江苏省常熟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古琴艺术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完备。经历代琴人和文人创造性的发展,古琴艺术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
虞山琴派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它发源于江苏常熟,影响遍及中国各地。先秦夫子言偃在中国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也使常熟成为古琴之乡。
明末清初严天池创立“虞山琴派”,一直以来盛传不衰,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古音正宗”。之后的徐青山、吴景略等虞山派古琴大师都为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1984年,虞山琴社恢复活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虞山琴派生机盎然,新枝勃发。在长期的发展中,虞山琴派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自然融入常熟的人文环境,植根在常熟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中,当代仍传续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
基本特征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等,是一种平置弹弦乐器。古琴艺术除独奏外还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及琴箫合奏等。同时在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虞山琴派的琴乐讲求气韵生动,将“中和”的儒家音乐观和“大音希声”的道家音乐观融合为一,使动静之美交相辉映,形成“博大和平,清微淡远”的琴风。
虞山琴派在传统琴学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在演奏上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强调通过弦、指、音、意之间的贯通,从而达到“中正和平”的琴学境界。坚持以“清、静”为本的追求,调气以静神,神静则指静,指静则音“清”,乃为大雅之本也。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徐氏《溪山琴况》和《万峰阁指法秘笺》的论述中,所谓“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的审美标准及“左、右手二十式”精当实用的诠释,可谓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自此开明清以来琴学之新风,成为中国古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代表作品
虞山琴派的代表作品有《松弦馆琴谱》《普庵咒》:
《松弦馆琴谱》由明末虞山严澂之所创,被认为是倡导琴坛新风的划时代作品。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被琴界奉为正宗。
《普庵咒》创作于清代。刊载普庵咒琴曲的谱集和抄本共有二十七部。清代谱集所刊普庵咒琴曲以廿一段的《释谈章》为主。
传承保护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深深影响了岭南派、闽派、川派等琴派的艺术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虞山琴派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自然融入常熟的人文环境,植根在常熟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中,当代仍传续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国内琴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虞山琴派的古琴演奏艺术已出现濒危趋势,有必要大力加强保护工作。
朱晞,男,汉族,2018年5月25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项目编号是Ⅱ-34。由江苏省常熟市申报。
2005年,常熟市人民政府在明代藏书楼“脉望馆”建立了“虞山派古琴艺术馆”。
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虞山琴派艺术工作室、虞山琴社、虞山少儿古琴社等完整的组织机构及立体教育体系的建立,集展示、研究、交流、培训于一体,为虞山琴派的传承和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常熟市虞山琴派艺术工作室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9年8月30日,虞山琴派同另外五大古琴流派参加由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主办的“清泉阁‘瀚乐无疆——纪念川派古琴家顾梅羹先生诞辰120周年音乐会’”。
参考资料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7:4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