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是宋代诗人
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第一首诗通过咏梅,赞美
苏轼独立不移的品格,并惋惜其遭遇,以江梅喻指苏轼,而以桃李场喻指当时的官场。第二首诗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这两首诗皆用比体。
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时,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徐州的
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表示自已的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诗,两位诗人从此相交,终生不渝。苏轼早年政治上偏于保守,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官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苏轼是宋诗革新的主将,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想象力丰富,豪放自然,艺术形式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后人比之为宋代的李白。
黄庭坚的这两首诗皆用比体。第一首以江梅喻指东坡,而以桃李场喻指当时的官场。诗文通过咏梅,赞美苏东坡独立不移的品格,并惋惜其遭遇。第二首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在这里表明了黄庭坚虽为“小草”,却有远大的志向,与苏轼一样都具有“医国”的远大抱负。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
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
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
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
宋四家”之一。有《
山谷集》《
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