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镜
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
古铜镜,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也是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其真伪鉴别需综合考虑形、锈、味等多方面因素,投资价值巨大。
简介
鄂州为古铜镜之乡。三国时期的武昌(今鄂州)与洛阳、会稽徐州并列为全国四大产铜、制镜中心。而从汉末、三国到两晋,铸镜工艺又以武昌为首,诸多别具一格的铜镜都在武昌首先铸造。鄂州博物馆收藏从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铜镜有五百余面,居全国各地馆藏之首。为研究古铜镜的冶炼、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图案设计,由鄂州市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究复制的古铜镜,制作精巧、构图新颖、造型美观、镜面光洁。图案的构造别具特色,绚丽多姿,有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翩翩起舞的凤凰朱雀,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等等;其大小造型、曲律半径、制作工艺等方面十分讲究。该工艺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行域外,是游客作为收藏馈赠的上好纪念品。
历史传承
铜镜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缩文化,鉴证历史,创造财富,陶冶情操,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古代艺术品。
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作为当时先进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并没有因青铜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古铜镜在青铜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独立和自成体系的,或者说是青铜文化的延续。古铜镜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出现,使它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
价值
古铜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能。投资古铜镜的首要问题就是辨别真伪。如今,随着人们对铜镜收藏热情的日益提高,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仿制的铜镜充斥市场,即使是有经验的行家稍不留心也会上当受骗。就其真品来说也比较复杂,传世与出土的铜镜不同,全国各地铜镜的形制、工艺、皮壳、包浆也各不相同,地域性非常强。所以辨别古铜镜的真伪要在了解古铜镜的基本知识基础上,从铸造技术、形状、纹饰、铭文、铜质、重量、锈色等方面综合考证,这就要求多看书,多实践,多向专家和行家请教,甚至要了解最新的作伪技巧。古铜镜的价格也不能一概而论,年代、尺寸、品相、珍稀程度、市场需求等都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
成交记录
1495万成交 海兽葡萄古铜镜
908.5万成交 四乳神兽古铜镜
897万成交 “明逾满月”跑兽古铜镜
605万成交 战国 喜鹊猴子古铜镜
铜镜鉴别
辨别古铜镜的真伪,首先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看形、辨锈、闻味等几个方面,来辨别古铜镜的真假。“看形”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方面,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将其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不沾水,有锈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这里所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18:09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