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先生在考订上古音时,提出了
著名的“
古音十九纽”的理论:“前者钱竹汀知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吾师
章太炎知古音娘日二纽归泥。
侃得陈氏之书(庠按:陈澧《切韵考》),始先明今字母照、穿数纽之有误;既已分析,因而进求古声,本之音理,稽之故籍之通假,无丝毫不合,遂定为十九。吾师初不谓然,後乃见信;其所著《菿汉微言》,论古声类,亦改从侃说矣。”古音十九纽中,庄组归入了精系,这就是“精庄归一”论。 黄氏进而认为,《广韵》四十一声纽中的“十九纽”是上古即已有之,故称为“古本声”;而仅有十九纽之韵部,又与前人考证出来的上古韵部吻合,应该也是古本韵。于是提出了“古本声配古本韵”、“古本韵配古本声”的“古本声”“
古本韵”理论。
“古本声”“古本韵”理论,三十年代即受到王力、张世禄先生的
批判,认为是犯了“循环乞贷论证(Begging the question)”的毛病。由于王、张二先生均是从西方留学归国的学者,因此,“古音十九纽”的理论受到了冲击,“精庄归一”也再少有人提起。
五十年代後,王力先生又几次著文,一面说:“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庠按:指黄侃)把照系三等归到古端系,照系二等归到古精系。”“黄氏进一步从实际材料中证明照系三等和古端系为一类;二等和精系为一类,这是合乎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又说:“但是庄初床疏在上古也不能读ts、tsh、dz、s(庠按:即精清从心),因为某些古韵部中,庄系与精系同时在i、iw前面出现(如之部的“事”字,鱼部的“沮”“初”)。”直到晚年,王力先生在他的《
汉语语音史》中依然坚持这个观点:“黄侃懂得这个区别,同时他把庄初床山并入上古的精清从心。他合并得颇有理由。”“我之所以未肯把庄系并入精系,只是一些假二等字和三等字发生矛盾,如‘私’与‘师’,‘史’与‘始’等。留待详考。”由于王力先生的地位和影响,再加上极“左”思想对黄侃先生不公正的评价,所以“精庄归一”的论点,至今在学界仍未受到应有重视,虽然曾运乾、陆志韦、黄典诚\u3001史存直等著名大家均持黄侃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