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河,位于江苏省
镇江市,主要流经句容境内,为
秦淮河的源头之一。
干流概况
句容河,秦淮河支流。跨句容、江宁二市、区。古名破岗渎、上容渎,句容河由原三岔河、黄埝河、东桥河三河连成,河源原在
丹阳市境,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后句容城通丹阳段湮塞。现代河道源出
句容市宝华山,上游有二支:以句容水库为始的一支河、以北山水库为始的二支河。两支河在句容市华阳镇房家坝汇合,过黄泥坝进入
南京市的
江宁区境,由南向转西向接纳
赤山湖来的句容河北、中、南河,在周子圩接纳汤水河,经夏三岔,在同进桥接纳东索墅河,在
湖熟镇接纳团结河、经龙都镇纳胜利河,最后达西北村汇合溧水河入秦淮河,素称秦淮北源。长64.8公里,宽25~100米,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下游可通航,素称秦淮北源。
主要支流
南河,位于赤山湖之南。由原南、西二河合并而成,从赤山湖河口起(下葛村西北)直线向南经西溪桥至杨绪坝(虬山水库溢洪道)向东切岭接老河,裁弯取直过李家桥,再转向老南河至天王坝止为主河,全长16.3公里,上受瓦屋、丫髻、方山、浮山、虬山等诸山计212.55平方公里来水,汇入赤山湖下注秦淮。
中河,自湖东圩西头村起,经团结桥(原名崇福桥)、中河桥(原红星桥)、红旗桥至老赵龙桥止为主河,全长9.38公里。赵龙桥向上有两条支河,一条向南旧名白李溪,经曹村坝,上穿常溧公路至潘冲水库止;一条向东,经后倪坝至茅山水库止,上受茅山、长龙山、狮子山、老虎山等诸山计151.9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北河,原名淤香河,是赤山湖最初的九河进水之一,从赤山湖东河口起经义城桥、北河桥至二圣水库止为干河,是古破岗渎故道所经之地,上承135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汤水河,以古汤水镇得名,下起江宁县夏三岔,向北经东、西水门、元桥、土桥至时庄滚水坝止,长13.3公里,为汤水河干河,上有黄梅、汤泉、唐家三条支河,总集水面积194.2平方公里,其中江宁县占113.4平方公里。
秦淮水系在上游山丘之间尚有小支河金戴、浦溪、李塔、上杆、郭庄南河及郭庄西南平圩区的二干河等6条,均由所在乡镇统一规划,调集劳力,予以整治。
索墅西河,起于尹家边,在江宁区汇入句容河,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72.8平方公里。
索墅东河,起于姐妹桥,在江宁区汇入句容河,河长6.0公里,流域面积72.8平方公里。
解溪河(介溪河),起于索墅,在江宁区汇入句容河,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84.1平方公里。
团结河,1976-1977年春由铜山、禄口两个公社共同开凿的一条人工新河,故称团结河。此河位于铜山镇北部横贯东西。新河包括中部的主要河道和两端的溢洪道,西从柘木桥村向东经西焦村、东焦村,再偏北至窑墩接通三干河,全长3.45公里。河面宽15-20米,河底高程5.5-9米,底宽4米;堤顶高12.5-13.2米,顶宽3-4米;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新河的开凿,缩短了防洪线路,雨季拦引南部横山下流的山水,便于防洪排涝。但由于河底高程超越三干河底高程较大,蓄水能量差,枯水期多段呈干涸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其抗旱能力。
胜利河,源于陶吴镇西部山丘,经陶关镇流入禄口、秣陵,于凤凰山西侧汇入云台河,本镇流长约2.5公里。
赤山湖,位于句容县城西南33华里处,西临赤山。该湖历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内东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仑山、武岐、空青、华山诸山之水。两源总来水面积806.13平方公里,分流汇合于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为自然湖荡,向称水柜,经历代围垦利用,湖面缩小。唐宋时,湖周围部分辟为田亩,据为庐舍。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游兴建中、小水库43座,在浚河建闸分洪,将湖堤及南、中、北河进行改线,裁弯取直,将赤山滚水坝及花兰墩节制闸作废,在陈家边翻水站西侧,兴建赤山闸一座;将原南、北二源,九河进水,改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进水,原从允盛桥入湖的北源来水直入秦淮河。经过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来14,3平方公里缩小到7.8平方公里。
水利建设
水库
北山水库,原名普渡桥水库,位于县境北部句容河二支河上游,库区在大卓、亭子两乡境内。1958年4月开始兴建,1960年1月大坝高程52米时(设计高程60米)即合龙蓄水,后经三次配套续建,建成3孔溢洪闸,最大泄洪量250秒立米,坝顶长260米,顶宽6米,水域0.8万亩,平均水深4.15米。先后在大坝东端建成东干渠输水隧洞和提水站、发电站各一座。1978年对大坝戴帽加高到60.5米,并建浆砌块石挡浪墙一道高1.5米,墙顶高程61.5米。
二圣水库,位于句容县中部缓岗地区,秦淮河支流的北河上游。1958年3月动工兴建,1960年6月大坝合龙,坝顶高程18.5米,砌做块石护坡。1967年进行续建配套,坝顶高程21米,顶宽6米,长1520米,水域2.05万亩,平均水深1.93米。1969年兴建补水站一座,装机6台255千瓦。1973年在坝埂北端建成单孔12米混凝土浮体闸一座,最大流量108秒立米。1977年对大坝采取戴帽加高,顶高加到22米,坝顶增建浆砌块石挡浪墙一道,高2米,顶高程23米,溢洪闸以北增开非常溢洪道,增加行洪能力,确保汛期安全。1979年,在北涵出口处建成水电站一座,装机1台,18千瓦。
句容水库,位于县城东北句容河上游,距县城4公里,开始以“戴家边”村命名,1963年改名为句容水库,水域0.86万亩,平均水深2.48米。县自来水厂和县化肥厂工业用水均取之该库。水库主体工程于1958年4月开始兴建,1962年10月建成,大坝顶高程31.8米,坝顶长848米,北端设明渠溢洪道。1968年改建成3孔溢洪闸,设计流量90秒立米。1977年在大坝北端增开非常溢洪道,1972年7月3日暴雨,开启溢洪闸泄洪时,发现第一级消力池底部被冲坏,闸门和工作桥有剧烈震动。1984年对溢洪闸进行加固处理,改建陡坡和消力池,增建坝顶挡浪墙一道,拓宽闸下排洪河道,最大泄洪量100秒立米,加固工程于1985年8月完成。
河道整治
自句容县下三岔至房家坝,长23.39公里,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的排洪干河。房家坝向东北与向北有2条源流,它上承武岐、空青、大华诸山286.5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经三岔向西汇入秦淮河,素称秦淮北源。
据史志记载: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县民许椿捐资起筑黄埝土坝。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句容知县茅一桂,自浦头(今北山水库)至下三岔之间,“建闸三四重,蓄水灌溉通舟楫”。万历四十三年,南京工部尚书丁宾开秦淮河,上抵句容县城南门。
民国24年,江苏省建设厅派员疏浚秦淮河上游句容段,长6.9公里,后因山洪暴发,冲毁拦河坝而停工。
1955年冬,疏浚黄泥坝至县城东门桥河段,有1万余劳力参加施工,完成土方49万立方米。1974年冬疏浚句容河,并将其上段改道,自老南门桥直线经长龙山、兆文山之间至周岱与老河衔接。后因长龙山、兆文山是砂石土层,不易开挖而停工。
1977年秋,重新修改河线,工程分为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由周岱至南门桥,长7.81公里,1978年春节时开工,完成土方314万立方米,1978年冬,第二期施工,从南门桥至房家坝,完成土方146万立方米,增建房家坝二级跌水和兴建250千瓦水力发电站一座,公路桥4座,农桥和涵洞18座。
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县民许椿捐资起筑黄埝土坝,渚积水利,灌溉民田。元至正七年(1347年)到明洪武十年(1377年),自黄埝河至县南桥能通舟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句容知县茅一桂曾议开句容河自铺头(今北山水库)至下三岔之间,建闸三四重,蓄水灌溉通舟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南京工部尚书丁宾准开秦淮河道,上抵句容县城南门。民国24年(1935年)江苏省建设厅遴员疏浚秦淮河句容段长6.9公里,后因山洪暴发,冲毁拦河坝而停工。
1955年冬,对句容河初步拓浚。先从黄埝坝至县城东门桥开始,长7公里,河底标高6.5~8米,底宽5米,上工劳力10150人,完成土方49.6万立米。1959年冬,疏浚夏三岔至陈家边,长3.5公里,河底标高2.7~2.9米,河底宽10米,堤顶高13.2~13.4米,顶宽4米,完成土方56万立米。
1974年发大洪水,句容河道排泄不畅,县城三面被洪水包围,一片汪洋。是年秋,进行全面规划,决定将句容河上段改道,由老南门桥直线经长龙山与兆文山之间开挖新河到周岱村接老河,裁弯取直,长度减少三分之一,减少挖废土地。当年冬,抽调石狮、城东公社1万劳力施工,并有半机械化配合。由于事先未经地质探勘,施工中发现兆文山、长龙山是砂石土层,量达70余万立米,不易开通而停止开挖。1977年秋,县委修改治理句容河方案,经过实地察勘,提出从县城东南郊直插兆文山、杜家山之间,经方便村大弯向南,至石人头南接周岱老河,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工程,周岱至南门桥,长7.81公里,于1978年春节开工,动员18个公社及县城机关、厂矿等8.5万人大战句容河,完成土方314.29万立米。是年冬,进行二期工程施工,从南门桥至房家坝,长2.39公里,发动5个公社17840人,完成土方145.94万立米,并完成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投资经费299.3万元。为沿河两岸环城、石狮、三岔3个乡的两万余亩农田的排洪、引灌以及今后发展航运打下基础。
航道
三国到南北朝时的破岗渎、上容渎水运曾一度繁荣,唐宋时的盐港(下蜀港)和元明时的龙潭水马驿因长江主泓道北迁,南岸淤涨而废弃;清代浚拓便民河,促使沿江水系水运复苏,而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河道,因多数河床比降悬殊,坡陡流急,不利水上运输,少数河床淤垫,通航困难,1979年仅有七级以下航道76.5公里,常年营运的仅大道河航道2公里。
句容河航道,自句容河房家坝发电站以下,经东门桥、句容河桥、南门桥、瓜子沟、杜家村、石狮方便桥、黄埝坝,陈家圩、阙巷、三岔赵家桥、戴坞村至赤山友谊桥止,长19.3公里,为七级航道。1955年拓浚黄泥坝至东门桥段。1959年又疏浚下段。1978年大规模整治后,自房家坝以下的10.2公里,河底标高为4米,底宽13~15米,航闸控制水位7米,可通航吨级为20吨。
流域概况
秦淮河源头句容河流域主要有句容市,该市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全市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句容于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草莓之乡、江苏省文明城市。境内气候温和,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句容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品种多样,旅游资源独特,农业资源丰富,还拥有3.7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句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沪宁高速、宁太高速、宁杭国道、312国道等八条国、省道横贯东西南北。句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5.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61877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51亿元,全国百强县排名第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