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著名科学哲学家
卡尔·波普尔的著作《
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
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Falsifiability(经常被译成“可证伪性”)。
“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显然满足可证伪性的标准。即使我们当时的测量仪器不容许我们十分有把握地对检验的结果下断语,但是驳倒这种理论的可能性显然是存在的。
占星术经受不住这种检验。占星术士对他们所相信的确实证据极端重视和极端迷信,以致他们对任何不利的证据都完全无动于衷。还有,他们把自己的解释和预言都讲得相当含糊,以致任何有可能驳倒他们理论的事情(假如理论和预言说得更明确一点的话),他们都能解释得通。为了逃避证伪,他们破坏了自己理论的可检验性。把预言讲得非常含糊,使预言简直不会失败,这是典型的占卜者伎俩;使预言变得无从反驳。
何祚庥院士认为:英国哲学家玻普(就是卡尔·波普尔)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认为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即是伪科学。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少错误,有错改错,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如果把错误的东西说成是正确的科学的,向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聂文涛则认为:那些已经被证实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糖尿病)理论,不能再称之为科学理论。被证伪的理论就是错误的理论;逻辑上成立,与临床现象相吻合,这样的理论暂时不能被证伪,这样的理论应该受到肯定。在现实中,可证伪性经常被理解成已经被证伪。因此,区分理论是否符合科学理论表达方式应该是另一条原则,那就是理论的表述者必须清楚其表述内容的全部含义。最大的伪科学不是迷信,而是把科学神秘化:“我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我却知道科学家知道,我也知道科学是正确的。”
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
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
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
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应采用
试错法。这是指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
科学精神相悖。
波普尔同样想整合
唯理论和
经验论的冲突,但他同时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不变的基础。唯理论认为这个基础是普遍必然的原则,而经验论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核心在于,一切理论和原则都可以被证伪,而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来源和基础,却是检验知识的标准。他将这种观点称作理性批判主义。
我们时常在电视上看到财经评论员预测或解释股市走势,他们会说股市上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下降就是因为那个原因﹐如此类推。你大概会被这些看似无所不能分析的专家所吸引,或许会认为他们的结论一定是经过强力的
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来﹐因此深信他们的分析是“科学结论”。
不过从“可证伪性”的角度来看﹐多数的财经评论员结论是不会被承认为科学理论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提出可被证伪的预测,不能被“证伪”。只能够解释而不能预测的理论是不会被认为是科学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