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是建筑下面用砖石砌成的突出的平台,是建筑的底座。传统建筑中石工制作以台基为重点,石础上承柱梁荷载及屋盖重量。台基四周压面包角虽不直接承重,但有利于基座的维护与加固,而且衬托美观的作用。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来则出于外观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台基的形式
台基依据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
普通台基
普通台基,是由夯土台到磉墩的发展过程。夯土台,即将土夯实形成台基,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台基发展到后期,不再用夯土做法,改为柱顶石下部用砖砌的石台取代,即磉墩。
早期遗迹全部由夯土筑成,推测至少在商代早期已经出现。随后,它的使用由统治阶级逐渐扩大到民间。高台建筑是台基发展的顶峰。
汉代起已开始外包砖石,而且还具备了压阑石、角柱和间柱 (有的上用斗拱),形制基本与后世一致。
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不仅注重吸收前朝经验,将台基形式定制,还积极美化台基,常在侧面错砌不同颜色的条砖,或贴表面有各种纹样的饰面砖,或做成连续的壶门。元明清时期,普通台基高度 (由土衬石表面至阶条石上皮)为檐柱高的15/100~20/100。基内填土夯实,柱、墙及土衬石下作灰土基础或碎石基础。角部立角柱石 (厚宽同阶条石),其间砌砖或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再盖阶条石。柱基础上放磉墩,再放柱顶石。
须弥座
须弥座是一种带有雕刻花纹和线脚的基座。“须弥”原为一座高山之名,拿此山做佛座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后来逐渐将此形式应用到建筑中。故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比较复杂,一般用在高级建筑 (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的基座。最早的实例见于北朝石窟,开始形式很是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草纹饰以及角柱、间柱、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须弥座虽然轮廓简单,只有上、下枋和束腰,但却使用了花砖贴面。五代、两宋和辽、金也继承了这种作风。元代起须弥座趋向简化,束腰的角柱改成 “巴达玛”(莲花)式样,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明、清的须弥座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
台基的功能
台基的功能可以分为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两大范畴。原始功能指台基的基本用途,满足基本需求;派生功能则是衍生功能,满足美观、等级等更高的要求。
原始功能
(1)构造功能
满足木构架建筑防水避潮的要求。不仅为承重木柱提供了坚实的土基,而且通过土的夯实阻止地下水的毛细蒸发作用。
(2)结构功能
磉墩之间随面阔和进深砌筑出一道道的挡土墙,挡土墙之间便形成井格,格内填土,四周包砌砖石,就形成台基。这种屋基,虽属于浅基,但依然能起到稳固屋基的作用。
衍生功能
(1)调适构图
台基成了建筑物立面构成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其在造型上作用显著,为立面提供了宽舒的、很有分量的基座。亦可以避免庞大屋顶可能带来的头重脚轻的不平衡构图,大大增加了立面的稳定感。
(2)扩大体量
木构架因受材料性能、结构和构造方法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限制,高度及体量均有局限,所以利用台基虚延建筑体量。如
阿房宫台高8米,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都是三层台基。
(3)调度空间
庭院式布局,核心为建筑物,台基是过渡物,能够划分庭院层次与深度,即起组织空间、调度空间和突出空间重点的作用。
(4)标志等级
低等级建筑,台基为单层;高等级建筑,台基可多至三层。通过对台基的等级控制,有助于区分建筑主从关系,从而加强组群自身的整体协调性。
(5)独立建坛
在一些特定场合,与屋身、屋顶分离而独立构成建筑单体。
台基的组成
传统建筑台基可分为:台明、台阶、栏杆、月台四个部分。
台明
台明是高出室外地面以上的垂直台壁部分,它是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如按形制的不同可分为平台式台明和须弥座台明两种。台明的组合有三种:单重台明、双重台明和三重台明。组合数量越多,等级就越高。
台阶
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步,通常有两种类别:
踏跺和
礓嚓。
踏跺,即踏步,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踏跺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御路踏跺、垂带踏跺和如意踏跺。其中御路踏跺等级最高,皇家专用;垂带踏跺等级次之,如意踏跺等级较低。根据踏跺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正面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根据踏跺应用的数量和组合形式可以分为:单踏跺和连三踏跺两种。单踏跺,采用正中一组正面踏跺;连三踏跺,即一组正面踏跺和两组垂手踏跺组合使用。礓嚓,为增加坡道、斜道的摩擦力,在坡道、斜道上用砖石侧砌成锯齿形的面层,可以防滑。
栏杆
栏杆即围栏,具有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石基、标志尺度等作用。根据栏杆采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栏杆和木栏杆,其中石栏杆等级较高。根据栏杆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寻杖栏杆、栏板式栏杆、櫼子式栏杆、罗汉栏杆、石坐凳和木石栏杆等。
月台
月台即平台、露台,可视为台明的延伸和扩展。月台也可以分为平台式月台和须弥座月台两种形制。月台的组合方式也是分为单重月台、双重月台和三重月台三种。根据月台布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座月台 和包台基月台两种。正座月台,位于基座前方,适于庭院中心居主体部位的殿屋使用,这些殿屋自身体量较大,月台只需在前方延伸,即可取得合宜的台面。包台基月台,是把基座前半部分正侧面包合的月台。主要用于门屋、门殿之类的建筑,因为门的两侧都是院墙,月台向后延伸到墙为止。这种宽舒的包台基月台,可以有效地壮大体量不是很大的门屋或门殿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