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明书将泰州音记为台州,今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古子城村“城四家子古城”,周长12里,兀立平原,气势雄浑,洮儿河(挞鲁河、长春河)与古城环绕依偎。兴宗重熙八年置长春州,统县一长春县,延庆宫“斡鲁朵”(私城);金承安三年(1198年)为抵御契丹“连岁扰边”,复设泰州于长春县之新泰州;元成吉思四弟斡赤斤封地,升泰宁府为泰宁路,置泰宁县;明朵颜三卫 之泰宁卫指挥使司驻城。继三卫大举南迁,散居辽河流域,延及长城脚下。元明历史时期,城四家子古城盛极而衰,明代只记为驿站。
2007年6月,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一农民在城内西南隅耕地时,发现一块镌字青砖,消息一出,引起轰动效应。青砖右上角和左下角残缺,但正面阴刻楷体,竖写5行,可识别字多达53字,缺损字只有10字,略加填空、补遗,即可看明白意思。原文(按行排列,为缺字后补):“寅字号窖一坐成黄粟二佰五十石”,“系泰州长春县户百姓刘玮泰和”,“元年壬月卅日入中当该仓使王”,“仓子刘还魂杨花牛”,“事刘子元杨林”。这是金时常见的农户“进纳(粟米)补官”,为维护公信,采取了夸张的刻砖取证的形式,而二佰五十石小米,很可能是这位农户的全部家当。无补字为人名、职衔,所幸最有价值的关键字——泰州长春县,历历在目,毋庸置疑,结合城内另外出土“大安八年”、“大安九年”纪年文字,证实城四家子古城,是始建于辽道宗耶律洪基之世的长春州,和沿用于金代 “承安三年复置于长春县”的新泰州。自城四家子古城被发现起,学界100多年沸沸扬扬的传统定论,辽泰州和金代的旧泰州,就在青砖面世一刻被掀翻。《辞海》《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中国东北通史》等经典文献相关条目,都将做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