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文联成立,已经走过18个春秋。18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尝试、思考,基层文联应该怎么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我们的体会是:立足“文”字、做好“联”字,把握台江地方文艺特点,努力发挥新时期基层文联的功能和作用,“联”出精彩和亮点,我们的尝试和做法是:
文联简介
一、摆正“位子”,挑好“担子”。
“位子”就是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担子”就是弘扬主旋律、促进文艺大繁荣大发展。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台江人民的需要、台江事业的发展、台江文艺的需求作为区文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文艺工作者。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期,台江基层涌现出许多
优秀共产党员。区文联围绕中心,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带领三十多位作家深入台江各条战线采访,用最鲜活的实例诠释台江区基层共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迹。顺利出版了三十多万字的《丰盈的季节》一书,受到区领导的表扬。区文联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契机,联络三十多名作家,协调台江区三十多个单位,让作家深入一线,亲身感受台江区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开放30来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全方位做好创作与出版的服务工作,顺利出版了图文并茂的《潮涌台江》一书。“七一”前夕,区文联围绕主题,组织举办——“党在我心中”专场诗歌朗诵会。文联同志除了组织作家、诗人围绕台江实际进行创作之外,还到全区各街道、各部门进行节目辅导、编排工作,在党的生日之际,全区党政主要领导、300多名党员干部共同参加了这一活动。
为了提供更多文化服务,区文联一方面注重结合本土特性开展文化活动,如台江百姓一直延续着爱听闽剧、评话、伬唱、民谣等传统习惯,为顺应这种大环境,文联同志及时联络指导,在区图书馆组建了文学戏剧沙龙,积极创作评话、伬唱、小品等,在社区的广场、里弄的舞台尽显身手,促进社区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与人、人与文艺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以“送欢乐,下基层”为抓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在街区义务写春联、到台江老人院慰问演出,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提供文化辅导服务等等。
二、搭建“台子”,构筑“园子”。
“台子”就是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创作及展示作品的平台,“园子”就是文学艺术工作者之家或者基地。在文联同志积极联络下,区摄影家协会在雨林茶艺居设立了基地,协会不定期在这里举办优秀摄影作品赏析沙龙,会员们还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沙龙里交流探讨创作体会;区舞蹈家协会在福州市体育馆内设立基地,协会不定期组织会员们进行排练和训练,有些参赛获奖的舞蹈作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在闽侯上街设立作品展示和交流基地,除此之外,区文联还在白马南路古色古香的汀州会馆内还设立了台江区作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协会的活动基地。
除了给文艺家提供良好创作活动阵地之外,区文联还积极搭建平台,举办各种活动,展示文艺家的创作成果。如在金马大厦4000多平米的场地,区文联组织举办的迎春书画、根雕、摄影、花卉、盆景、竹编大型艺术联展;在半岛国际一层展厅又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根雕、书画、摄影艺术作品联展。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台江区艺术家们近期创作的近3000多件作品,反应了台江区艺术家整体创作水平。同时区文联还在福建省画院组织举办福州市首届青年国画家精品展,在福州市画院举办闽都画院20周年庆书画作品展;对会员出书,区文联更是极力予以宣传,如陈妹妹的散文集《露水集》、李玉平的长篇小说《PK区贪》、唐树贤的《磨炼》等相继成功地举办首发式或研讨会。
与此同时,区文联还积极打造文艺创作载体,创办文艺刊物,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发表作品、展示才华、繁荣创作、打造精品的园地,区文联先后创办发行了“台江文艺”38期,文学刊物“望龙台”和“金外滩”13期。老、中、青、少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在这些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交流创作信息等。文联还组织部分美术、书法家赴新加波、日本以及厦门等地举办书画展,扩大对外交流活动。艺术平台精彩纷呈的展示活动得到区委、区府的重视和支持,不久前,区领导决定将汀洲会馆共计300多平方米的场地划拨归文联管理和使用,并拨出12万元专款用以装修,使台江文联真正有了艺术者之家和艺术交流展示基地。
三、做出“样子”,赢得“面子”。
“样子”就是指文联工作要有作为,“面子”就是指提升文联形象。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提升文联的形象。这方面的尝试、台江文联付出艰辛的劳动。如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三届组织南台树根艺术家带着作品,进京参加全国树根艺术大赛,多位会员作品在大赛中获得金奖,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也连续三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区文联还组织戏剧小品创作班子,创作话剧小品《虎门夜话》、《百年沧桑》、《心愿》、《挡不住的步伐》等6个作品,并排练搬上舞台公演,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及文艺界专家的好评。其中《虎门夜话》后来还荣获中国
曹禺戏剧文学奖。《挡不住的步伐》获得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各文艺家协会的很多骨干更是在各类大赛事中荣获大奖,其中有:
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群星奖银奖、全国书法篆刻优秀奖、全国首届原创歌词歌曲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接班人校园歌曲最佳作品奖、全国小荷风采舞蹈大赛金奖、国际旅游摄影金奖、东南亚名家水墨画金奖、加拿大中国画双年展铜奖等等。
区文联在加强建设,打造平台,繁荣创作,提升文化同时,还积极融入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台江区政府承办福州市美食文化节多年,区文联受区政府指派,连续五届承担了福州市美食文化论坛会。在文联同志精心策划下,五届美食文化论坛会都办得有声有色、新颖多样,受到市、区领导的多次表扬。同时,区文联还针对台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特点,组织人员深入台江历史文化古迹,采集大量的史料,认真进行验证,对历史遗存进行抢救性的收集,编写出《台江史迹探秘》;为了对极具福州商贸历史价值的上下杭街进行大力宣传,台江文联组织美术家进行实地创作写生,并与东南快报联手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走进上下杭”,为台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近,台江区委、区政府为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在闽江沿岸新建台江休闲步行街,提升文化品味,受区委、区政府的指派,区文联承担了步行街文化长廊的策划任务,针对步行街的特性,文联同志与有关专家联手,认真策划,精心设计,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受到区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区文联默默耕耘,主动作为,工作局面逐渐打开,找文联联手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单位和部门也越来越多,文联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区文联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文联的充分肯定,连续三届9年被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人事厅联合评为福建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
四、挖掘“才子”,培育“苗子”。
才子就是挖掘有艺术造诣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苗子就是艺术新人。区文联下属8个文艺家协会,会员多来自辖区单位或台江户籍的文艺工作者。这几年来,台江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素质也普遍提高,但高层优秀文艺人才明显不足。为提升台江区文艺队伍结构,区文联一方面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加盟相关协会的顾问团,指导协会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力邀实力名家加入台江相关协会,做协会的领路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唯一一位连续三届获得
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石广智同志就是我们引进的优秀人才之一,他也是台江摄影家协会主席。与此同时,我们还大胆培养和使用年轻的有潜质的文艺人才,并委以重用,台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台江书法家协会主席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后起之秀。在他们的带领下,一群群学院派青年书画家纷纷加盟,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的美术书法艺术的新生队伍。
前几年,文联召开南台根艺家会议时发现,与会者清一色的都是五十几岁以上的老同志,为了让根雕艺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文联同志要求南台根艺家们打破流派和门第观念,海纳百川,大力吸收年轻的根艺工作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欣喜的发现根艺研究会新增30岁以下、有一定根艺造诣的年青人20余名,老根艺家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作品的选材、工艺、艺术性方面正全力以赴做好传、帮、带工作。
五、自筹“票子”,收获“果子”。
“票子”就是经费,“果子”就是成果。有人说文联工作最难的莫过于缺票子。在
现代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如何让文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区文联积极探索并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探索企业和文化,商贸和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一条以文会友,联出风采,联出特色的路子,自筹票子,让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台江农贸市场是全国十大室内市场,也是台江市场繁荣发展的缩影。为纪念台农建成15周年,他们需要联合文艺工作者帮助宣传、包装、推介,促使台农人融入大市场、大商贸。而文联需要的则是台农企业的经费和素材来锻炼队伍、开展创作。文联与市场负责人商定,派出25名作家驻扎台农生活采风,收集资料,经过3个月努力,编缉出版了《台农人》、《
品牌之路》和《吃在台江,购在台江》三本书,做到商企出钱,文联出人,商文联合出作品,在大力提升台农文化品位之时,也帮助文联解决了出版作品和创作采风经费,取得双向联手共赢的成果。
中亭街是台江古老的商业街,经过改造焕发新采,成了现代商贸业的聚居地。区文联结合中亭街开街 周年庆,与中亭街管理中心联手,举办“艺海?商潮”大型专场音乐会,企业雄厚的资金和我们文艺资源的有力结合,再次取得双向联手共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