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五针松(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是松科、松属乔木。高达30米,胸径1.2米;树皮灰暗色,粗糙,裂成鳞片状;枝近平展或微向上开展,树冠圆锥形;一年生枝红褐色;冬芽卵圆形,淡褐色,无树脂。针叶5针一束,长4-9厘米,径0.6-1毫米;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1厘米,径5-7厘米,通常3-4个聚生;种子椭圆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8-10毫米,径5-6毫米,种翅淡褐色,长1.5-2厘米,宽5-8毫米。
早田文藏(B. Hayata)于1908年将台湾五针松分别定名为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in Gard Chron. ser. 3, 43: 194. 1908)和Pinus formosana Hayata(in Trans. Linn. Soc. Bot. 38: 297. t. 22. 1908, et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 : 217. f. 9. 1908)。复查上述文献,《Gard. Chron. ser. 3》43期,于1908年3月出版;尽管早田文藏发表Pinusformosana Hayata的手稿是1908年1月完成,但在《Trans Linn. Soc. Bot. 38: 297》的正式发表日期是1908年6月。同时,早田文藏于同年在《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 217》曾以台湾五针松并不分布在新高山为理由, 改名为Pinus formosana Hayata,这是不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因此台湾五针松的有效学名应为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乔木,高达30米,胸径1.2米;树皮灰暗色,粗糙,裂成鳞片状;枝近平展或微向上开展,树冠圆锥形;一年生枝红褐色,幼时具淡黄色细毛,后渐脱落;
冬芽卵圆形,淡褐色,无树脂。针叶5针一束,长4-9厘米,径0.6-1毫米,微弯曲,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仅腹面每侧有6-8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稀在下方有个别散生的第二层细胞,通常腹面无树脂道,仅背面有2个边生树脂道;叶鞘早落。
球果圆锥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1厘米,径5-7厘米,通常3-4个聚生,有树脂,梗长5-10毫米,成熟时
种鳞张开;中部种鳞楔状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5-2厘米,鳞盾褐色,有光泽,扁菱形,中部较厚,边缘较薄,先端较钝而厚,上部边缘锐利与鳞脐微向一外弯;种子椭圆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8-10毫米,径5-6毫米,种翅淡褐色,长1.5-2厘米,宽5-8毫米。
台湾五针松近
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但小枝无毛(仅幼枝初被疏生毛),针叶长达8厘米;球果具短柄,种翅窄长,长为种子的2倍,容易区别。
由于林业作业的影响,如柳杉人工林的建立。该物种在其海拔范围的低端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导致该物种持续下跌。在中国台湾的一些保护区内有台湾五针松种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