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台湾大学设立的院系之一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创立於1928年,至今八十馀年。位置主要在文学院二楼东侧。
系所简介
系史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创立於1928年,至今八十馀年。位置主要在文学院二楼东侧。
本系始自日本殖民政府所设置的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学科,是台湾第一个大学历史学教研机构。至1945年日本战败,台北帝大史学科阶段虽只历17年,但中国史、西洋史与日本史领域皆有名师坐镇,已具规模。1945年11月,本系改制为台湾大学史学系,後再更名为历史学系。在此政权交替之际,原史学科教员离台返日,一批由中国大陆渡海来台的史学家至本系任教。这批史学家成为一时之选的优秀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史学方法与成果移植至台湾,成为本系的珍贵传统。
学术
50年代的外在局势对学术发展有诸多不利,本系靠名师坐镇,在尚称安定的环境展开教研活动,并谨守学术分寸。60年代後期,开始有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投入教师阵营,本系也开办博士班培育高级教研人才,这些都为台湾史学界注入新能量,并开创新领域。於此同时,国内历史系所亦竞相设立,各有其特色与优势,与本系既相互合作又良性竞争,促使台湾史学有了新的荣景。
成果
战後以来,中国大陆史家渡海来台,本系在中国史与西洋史领域,名家辈出。本系一直是中国史研究的重镇,但西洋史研究则因受外在环境限制,多年来较难大幅开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後,本系受益於台湾政经环境改善的外在条件,史学研究更趋多元化。在西洋史(以欧洲史为主)领域,师资大幅扩充,且是自欧美学成归国的杰出学者。图书资源也是国内首屈一指。另一获长足发展的是台湾史,本系是台湾首先开设台湾史课程的大学历史系。80年代後期以来,因外在环境的改善与学生兴趣的提升,台湾史研究蓬勃发展,与中国史、西洋史鼎足而立。迈入二十一世纪,研究气象日新月异,本系也重视亚洲史研究,成果指日可待。
培养目标
设置
本系设有学士班、硕士班及博士班。硕士班与博士班分别设立於1957、1967年,皆为国内历史教育机构之创举,目前采系所合一的制度。本系目前专任教师约三十名。本系强调中国史、世界史与台湾史三大领域均衡发展。现况则是中国史之教师约占一半,另一半则分属台湾史与世界史(以欧洲史为主)。
我们自豪於学生的素质,每年都有优秀的学子以历史学为志愿,进入本系就读。学士班一年招收一班,约六十名。其管道有指考、甄选入学、繁星、身障与侨外生等。硕士班一年招收新生十八名,博士班一年招收七名。
教学
本系是国内培养史学研究专业人才的重要机构,故从学士班到博士班,提供具有整合与连贯性的史学专业训练。学士班学生必修史学名著、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等课程;而选修课程丰富、多元与自由,更是本系的最大特色。此外,本系强调中国史、台湾史与世界史等三大范畴的修习,学士班学生必须修习各范畴的通史课程一或二学年。
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兼顾史学专业训练与人文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在学士班方面,我们以培育人文素养为教学目的,希望毕业生能以广博人文知识作为未来就业与深造的知识基础,且不限於历史教学或研究工作。同时鼓励学生善用台大整体资源,尽量双主修、辅系与修习各种学程。在硕士班方面,则训练研究生朝专业史学家的道路发展,但我们不认为毕业生未来只能在教研机构找工作。在高学历取向的今天,我们仍鼓励多元发展,尤其近年来文化相关产业兴盛。到了博士班阶段,则以培养专业史家为目标。
此外,本系也负责全校历史类的通识课程。战後以来,本系就将教育台大学生历史课程视为本分,因为我们相信历史学除了是一门专业外,也是人文学的基础知识,或者说其本质就是一门通识。过去在共同课阶段,全部的台大学士班学生皆须修习历史课(如「中国通史」),目前历史学是作为全校通识课,而约有八成学生修习过本系教师所开设的这类通识课程。
学术研究
发展策略
二十一世纪已过多年,史学研究的大环境有了相当的改变,我们面对的挑战也是严峻的。本系的策略与作法有三:一是建立系内的研究社群,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三是持续课程改善计画。前二者因为近年获得「迈向顶尖大学计画」奖助而得以大幅发展。从2008年起,本系设置五个教研平台,分别是「文化交流史」、「台湾与海洋亚洲研究」、「中国中古近世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与「中国近现代史」。
风气
2012年开始,本系获第二期「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的奖助,成立新的讨论群、工作坊与读书会等,师生共同研究的风气更兴盛。国际交流则是本系的重点发展工作,除了定期邀请海外杰出学者来访,参与共同研究;目前的重点更在於奖助学生赴海外留学与研习。藉由外部资源挹注,这项奖助制度已从研究生扩及大学生也适用。再就课程改善计画而言,新时代要有新人才,新人才要有新课程加以培育,我们正不断进行课程改善的工作。
教育目标
参考资料
系所简介.国立台湾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2:20
目录
概述
系所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