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意识
政治术语
台湾意识,指的是中国台湾民众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体现的爱乡爱土情怀。它既有中华民族地方意识的普遍特点,又有自身独特发展的典型特征。
基本含义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时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
台湾民众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台湾意识”,主要是基于台湾生活的经验,是台湾民众在台湾所形成的地方性的自我认同意识,蕴含对方言、文化、宗教、习俗、共同的历史经验等方面的自我认同,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与台湾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台湾意识”的内核是对于台湾特殊历史的认同,是台湾民众乡土意识的集中表现。
2009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十一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
2012年3月22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表示,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他作为从大陆迁移到台湾的第4代客家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也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国人。他深爱台湾,同许多台湾人一样有强烈的“台湾意识”,但这决不同于主张永远分离的“台独意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脉络不可割断。两岸应增进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子孙后代都以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为荣为傲。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亘古未变。即使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同胞仍然以各种方式顽强地延续中华文化传统,勇敢地坚守中华儿女的气节。台湾光复后,中华文化在台湾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已深深融入台湾同胞的血脉之中,内化为台湾同胞的精神品格。台湾人民崇敬祖先的历史传统、爱土爱乡的真挚感情、抵御外侮的壮烈情怀,闪烁着中华民族敬祖爱国精神的光芒。台湾人民筚路蓝缕,勤奋打拼,将台湾开发建设成富饶的宝岛,展示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长期以来,台湾同胞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发扬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优秀传统。独具特色的台湾文化,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殿堂贡献了一块夺目的瑰宝。
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历史的创伤割不断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人为的破坏除不去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宋楚瑜论述
请各位同学、大陆的乡亲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划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人跟地的一种情感,“台独”是要把中国从中国大陆彻底的去割裂的一种企图。不可否认,台湾意识曾经被“台独”所操纵,但是这种政治挂帅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湾真正的心声。
其实,大多数的台湾人既不否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也信仰着大陆上面来的妈祖和关公,还有更多的神明来自于大陆。但是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尤其是两岸发展出来的不同制度让台湾和大陆的隔阂越来越深。台湾人很恐惧,他们几十年来打拼,会不会因为现状的改变而化为乌有,因而形成了那个高度的自我保护的所谓台湾意识。
那种既怀念原乡,又扎根于家庭的一种心境。两边都是我们的家,一边有我们的祖先,一边有我们的子孙,没有人会要去争取一边的认同而去放弃另外一边,这就是各位大陆的乡亲,您慢慢去体会,为什么甚至于连蒋经国先生都说“我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道理就在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6 15:21
目录
概述
基本含义
参考资料